[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电子装配过程产品追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5983.5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2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骏善;史骏;刘庭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祥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装配 追溯 过程产品 产品信息管理 加工参数 生产环境 实时跟踪 信息采集 装配过程 追溯系统 托盘 电子产品 质量管理 零部件 承载 记录 环节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电子装配过程产品追溯方法,通过对承载电子产品的托盘和批次物料加贴RFID电子标签并提供追溯系统,实现了对电子装配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时跟踪。通过本套追溯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电子装配过程的信息采集不及时和数据不完整的问题,还可以追溯电子装配过程中涉及质量相关的装配过程信息,如人员、设备、生产环境以及加工参数等信息,改善了原来产品追溯只能记录物料及零部件组成关系的缺点,使得电子装配过程产品追溯更加全面、详细和高效。本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装配行业的产品信息管理与质量管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过程产品追溯技术领域,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电子装配过程产品追溯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必须环节——电子装配是电子装备产品成形的关键步骤,是决定电子产品最终能否合格产出的最后一步。电子装配的任务是将电子元器件、芯片、PCB板、连接器和导线等各类零部件组装成电路板(板级装配),再将电路板组装成模块(模块装配)、最后模块组装成整机(整机装配)的装配、检验和维护的过程。一般来说,电子装配车间拥有电路板、SMT自动化焊接、模块焊接、整机焊接等多种自动化装焊线,以及包括自动回流焊机、自动贴装机、焊接机器人、各种工夹具等自动化装焊设备,涉及到的控制系统多种多样,电子装配车间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总体性能指标。因此,如何确保电子装配车间生产制造过程数据采集的合理高效地运行,是保证电子产品质量得的关键,也是保证电子产品在产品追溯环节的准确性、完整性的重要支撑。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达到识别及数据交换目的的自动识别系统。起初,RFID技术被应用于二战中飞机敌我目标的识别。近年来,在国内,RFID系统在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公共交通、铁路车号识别、食品质量追踪以及工业产品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被大量运用。然而电子装配车间的生产过程复杂,物料零部件数量种类繁多,导致装配过程信息种类庞杂,信息结构各不相同,如何实时获取有效信息是产品追溯系统能否实现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电子装配过程产品追溯方法,该方法相较于以前的文档记录方法在电子装配过程中信息采集的实时性方面得到了提高,同时极大地改善了产品追溯的完整性和便捷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电子装配过程产品追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生产线的开始阶段,当PCB基板上线时,将该批次基板的批次码写入到RFID标签的唯一识别码UID上,并在产品追溯系统数据库中建立对应的批次表;
S2:在进行装配时,当带有RFID标签的托盘到达某一工位后,该工位上的RFID读写器首先感应到标签的到来,紧接着该工位上的工位控制器发出信号,将此工位的加工过程信息写入到RFID标签的相应存储区域中;
S3:装配过程中,当带有RFID标签的托盘到达某一工位时,首先该工位上的RFID读写器就需要对加工对象(如在加工过程中的基板或者零部件等)的唯一识别码UID进行识别,然后根据识别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
S4:当装配完成后的成品下线前,RFID读写器对每一个RFID标签进行信息读取,并将所获取的信息上传至追溯系统的数据库中;
S5:当产品加工完成下线时,加工完成的成品与托盘分离,同时将此RFID标签信息清除。
优选地,所述的RFID标签13.36MHz或者是125KHz的无源电子标签。因为这类标签成本相较于其他种类标签成本较低,这样将更加方便地应用于电子装配环节。标签是主要记录电子产品在装配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包括物料的基本信息和加工过程信息。同时这些记录的信息要和车间产品追溯系统数据库相关联,实现数据库表与追溯对象的信息绑定,以便查询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5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书馆的书籍管理系统
- 下一篇:药品调配差错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