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伪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安全票证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1827.1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若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若晨 |
主分类号: | D21H21/44 | 分类号: | D21H21/44 |
代理公司: | 山东诚杰律师事务所 37265 | 代理人: | 王志强;孙廷方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层 防伪元件 微透镜层 圆锥体 光变油墨层 微透镜阵列 磁性编码 下表面 票证 凹凸微结构 聚合物材料 截面形状 排列方向 上表面 微透镜 位置处 套准 斜边 平行 制造 安全 | ||
1.一种防伪元件,所述防伪元件包括承载层(1)、磁性光变油墨层(2)和微透镜层(3),由聚合物材料构成的所述承载层(1)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磁性光变油墨层(2)设在所述承载层(1)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光变油墨层(2)包括按照预定顺序排列且相互之间间隔第一间隙的磁性编码(4),每个所述磁性编码(4)在平行于承载层方向上的截面形状至少包括沿排列方向倾斜的斜边(5),所述斜边(5)的倾斜角度处于20-80度,每个所述磁性编码(4)在垂直于承载层方向上压印形成齿状衍射结构,所述齿状衍射结构包括多个具有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一齿(6)和多个具有第二倾斜角度的第二齿(15),第一齿(6)的倾斜表面上沉积金属化层(7),电介质层(8)气相沉积在所述金属化层(7)上,透明涂层(9)按照第二间隙地间隔布置在所述电介质层(8)上,油墨标记层(10)布置在第二间隙,液晶取向层(11)覆盖在所述透明涂层(9)和油墨标记层(10)上,所述第二齿(15)上设有亚波长光栅浮雕结构(16),所述亚波长光栅浮雕结构周期为280nm至320nm且具有与所述齿状衍射结构相反的周期方向,所述亚波长光栅浮雕结构(16)上涂覆具有法布里-珀罗谐振腔的反射层(12),所述第一间隙中设有光学可变的凹凸微结构(13),凹凸微结构(13)的深度处于0.6-0.7微米之间,微透镜层(3)设在所述承载层(1)下表面的对应第一间隙的位置处,微透镜层(3)包括套准所述凹凸微结构(13)的圆锥体微透镜阵列(14),所述圆锥体微透镜阵列(14)的圆锥体微透镜直径为20μm到3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1)由聚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构成的厚度为10至15微米的柔性透明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光变油墨层(2)含有第一磁性粒子和第二磁性粒子,其中,第一磁性粒子的矫顽力大于第二磁性粒子的矫顽力,第一磁性粒子的剩磁值等于第二磁性粒子的剩磁值,第一磁性粒子和第二磁性粒子的配比为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磁性编码(4)在平行于承载层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若干个三角形和若干个正方形的组合,所述斜边(5)的倾斜角度分别为30度、45度和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度的范围为30-60度,所述第二倾斜角度和第一倾斜角度相反,所述第二齿(15)、亚波长光栅浮雕结构(16)和具有法布里-珀罗谐振腔的反射层(12)形成干涉和衍射共同效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层(7)为气化渗镀的铜合金层且厚度为20纳米-40纳米,所述电介质层(8)为气相沉积的ZnSe层且厚度为30纳米-60纳米,透明涂层(9)为聚合物涂层且厚度为50-80纳米,油墨标记层(10)为UV固化油墨层且厚度小于所述透明涂层(9)的厚度,液晶取向层(11)包括偏移红色的厚度为30-50纳米的第一向列型液晶取向层和偏移蓝色的厚度为30-50纳米的第二向列型液晶取向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光变油墨层(2)经过矫顽力大于第一磁性粒子的矫顽力的第一磁场,然后经过矫顽力小于第二磁性粒子的矫顽力的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磁场方向与第一磁场的磁性方向相反,最后经过UV固化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磁性编码(4)形成第一图案,所有的第一齿(6)形成第二图案,所有的油墨标记层(10)形成相应于第二图案的第三图案,所有的第二齿(15)形成第四图案,所有的凹凸微结构(13)形成第五图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若晨,未经张若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18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烷基烯酮二聚体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均温挤压成型系统及其均温滚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