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5552.0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2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廖树日;丁梦颖;胡远洲;汪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泽;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机 接入 方法 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选择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X为正整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随机接入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提高了小区的RACH容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移动通信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可以支持多种业务的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应运而生。相比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下的随机接入场景,5G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场景要求服务小区的用户数可以达到LTE通信系统下的服务小区的用户数的10-100倍,要求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可以支持更多的功能(例如可以指示上下行波束等),要求RACH的频谱效率在低于6GHz场景下RACH频谱效率可以提高4倍,在高于6GHz场景下RACH频谱效率可以提高64倍。
现有的LTE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对不同的Zadoff-Chu(ZC)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为每个小区生成一个上行随机接入所需的前导(preamble)集合。其中,每个小区的preamble集合可以包括64个ZC序列(ZC根序列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每个ZC序列对应一个preamble身份标识号(identification,ID)。当终端设备采用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某一小区时,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小区所使用的preamble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 ID对应的ZC序列作为随机接入序列,发送给该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以请求接入该小区。
5G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场景要求服务小区的用户数可以达到LTE通信系统下的服务小区的用户数的10-100倍。因此,当5G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采用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小区时,若仍然沿用LTE通信系统中生成随机接入序列的方式,则易出现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随机接入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情况(即随机接入发生碰撞),导致该多个终端设备接入小区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随机接入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选择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X为正整数。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一个preamble ID对应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的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依据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得到X个第一preamble序列灵活多样。因此,当终端设备采用上述方式生成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时,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5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域偏移参数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下一篇:无线通信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