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的聚L-甘氨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052703.7 申请日: 2018-01-19
公开(公告)号: CN108250431A 公开(公告)日: 2018-07-06
发明(设计)人: 田华雨;郭兆培;陈学思;陈杰;林琳;孙平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G69/10 分类号: C08G69/10;C08G69/04;C12N15/63;C12N15/87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洋;赵青朵
地址: 13002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 式( I ) 甘氨酸 接枝 转染效率 聚合物 共聚物 转染 恒定 大分子引发剂 无水无氧条件 荧光素酶质粒 接枝共聚物 细胞存活率 沉默效率 基因沉默 基因载体 聚阳离子 开环聚合 同等条件 细胞毒性 荧光素酶 有机溶剂 转染试剂 高基因 羧酸酐 介导 制备 溶解 细胞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式(I)结构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的聚L‑甘氨酸共聚物。本发明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作为大分子引发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引发L‑甘氨酸N‑羧酸酐开环聚合得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的聚L‑甘氨酸接枝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种聚阳离子基因载体,转染效率高,其在同等条件下对MCF7和CHO细胞介导荧光素酶质粒DNA的转染效率最高为商业化PEI25K的10倍和8倍,在转染比例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在80%以上;用于siRNA转染时,其对恒定表达荧光素酶的Huh7以及CT26细胞的基因沉默效率最高可达到80%以上,该聚合物相对于商业转染试剂PEI25K具有较高基因沉默效率和较小的细胞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的聚 L-甘氨酸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用于对抗人类遗传疾病及癌症的治疗手段 [参见Olefsky JM.Diabetes–gene therapy for rats and mice.Nature.2000 408: 420-421.Chen YC,Huang L.Tumor-targeted delivery of siRNA by nonviral vector:safeand effective cancer therapy.Expert.Opin.Drug.Deliv.2008 5: 1301-1311.]。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 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 的。如何高效的将基因导入细胞而发挥作用,成为目前制约基因治疗发展的 重要因素。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可分为病毒类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 毒类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 等。虽然基因传输效率很高,但是病毒类载体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安 全隐患。所以,非病毒类载体成为发展的热点。非病毒载体多为高分子阳离 子聚合物,因其安全、有效、无免疫原性等优点,已成为病毒类载体最有希 望的替代者[参见Yuba,E.et al.Effectof unsaturated alkyl chains on transfection activity of poly(amidoamine)dendron-bearing lipids.J.Control.Release.2012 160: 552-560.Kulkarni,A.,DeFrees,K.,Hyun,SH.& Thompson,DH.Pendant polymer:amino-beta-cyclodextrin:siRNA guest-host nanoparticles as efficient vectors for genesilencing.J.Am.Chem.Soc.2012 134:7596-7599.]。阳离子聚合 物聚乙烯亚胺(PEI)是非病毒类载体中受到关注最多的一个,它含有大量的胺, 具有高密度的正电荷,可以有效保护、压缩基因物质。在众多已经报道的聚 阳离子载体中,聚乙烯亚胺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质子海绵效应”能够实现高效的 基因传递而倍受关注[参见Boussif O,Zanta M.A,BehrJ.P.et al.A Versatile Vector for Gene and Oligonucleotide Transfer into Cellsin Culture and in Vivo– Polyethylenimine.PNAS,1995;92:7297-7301]。聚乙烯亚胺的优点在于电荷密 度集中,对基因物质有强的复合能力,在低质量(m/m)比即能获得最佳转染 效率。聚乙烯亚胺已经在体外和体内的转染实验中得到一定的应用。然而, 其高密度的正电荷虽然可以有效担载基因物质,但同时也造成较大的细胞毒 性。尤其在体内应用时的非特异性吸附直接导致很低的转染效率,阻碍了它 的进一步发展[参见Lungwitz U,Breunig M,Blunk T,Gopferich A. Polyethylenimine-based non-viral gene deliverysystems.Eur.J.Pharm.Biopharm 2005;60(2):247-26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2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