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2495.0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5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庆;张博思;范明豪;李伟;汪书苹;孙韬;苏雅;韩玉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井 隔板 电气竖井 耐火性能 分隔 电缆桥架 竖直隔板 水平隔板 检测 气体检测系统 上下两个区域 温度传感器 火源系统 火灾场景 内部设置 强电电缆 弱电电缆 竖直设置 相关组件 隔热性 起火 场景 封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包括封闭的立方体竖井,从竖井正面看,竖井设置有一水平隔板将竖井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水平隔板下方区域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区域;竖直隔板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一连接竖井底部到顶部的电缆桥架,两个电缆桥架内分别设置有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竖井内被两个隔板分隔开的三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检测系统;竖井内部设置有火源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的优点在于:综合考量了隔板的隔热性、完整性、稳定性,使用方便,隔板与竖井及相关组件便于更换,既能模拟真实起火场景也能根据需要提供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火灾场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竖井隔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电气竖井布线是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内垂直配电干线采用的主要敷设方式,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应用功能的电气线路,往往具有不同安全需求。在工程中,为了防止强电对弱电的干扰、限制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的危害范围,通常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应用功能和不同安全要求的电气线路分别设置竖井。然而在电气竖井实际建造中,当受到条件限制时,往往会将各类电气线路设置在同一竖井内,一旦某条电气线路由于故障发生火灾,则很快会对同一竖井内的其他线路造成影响,并导致火势的扩大和蔓延,当电气竖井火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很可能会对建筑其他区域造成威胁。因此电气竖井内部应该在设置纵向分隔隔板,将不同类型的电气线路进行分隔;同时还应设置横向分隔隔板,限制电气竖井火灾中火焰和烟气穿越不同楼层向上蔓延,以控制火势,并缓解竖井内烟气流动的烟囱效应。
近年来众多的电气竖井火灾案例使得电气竖井防火分隔受到了重视,相关规范中陆续对这一要求进行了明确,例如,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6—2014中要求“消防配电线路与其他配电线路在同一电缆井、沟内时,应分别布置在电缆井、沟的两侧,且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正是不同类型电气线路消防安全需求的体现。然而在实际竖井建造过程中,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和方法还不成熟,分隔隔板所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也尚不明确,电气竖井中不同类型线路之间贴临设置的现象还存在。因此电气竖井内有效的防火分隔方法及其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对电气竖井内横向和纵向分隔隔板进行防火防烟性能检测的平台。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包括封闭的立方体竖井,从竖井正面看,竖井设置有一水平隔板将竖井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水平隔板下方区域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区域;竖直隔板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一连接竖井底部到顶部的电缆桥架,两个电缆桥架内分别设置有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竖井内被两个隔板分隔开的三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检测系统;竖井内部设置有火源系统。
优选地,水平隔板沿水平方向与竖井活动连接,竖直隔板活动设置于水平隔板与竖井之间。
优选地,竖井正面设置有能够活动打开的观察门,竖井前方设置有一图像范围覆盖竖井正面的摄像装置。
优选地,所述电缆桥架为一侧敞开的空心立方管体,弱电电缆和强电电缆分别通过防火绑带固定在电缆桥架内。
优选地,所述电缆桥架活动设置于竖井内,并与水平隔板活动配合;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穿过水平隔板的位置处设置有防火封堵材料。
优选地,竖直隔板两侧区域内各可拆卸的设置有一沿竖直方向设置并连接水平隔板和竖井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气体检测系统包括烟气采集口和气体分析仪;竖直隔板两侧沿竖井高度方向各设置有一列均匀排列的烟气采集口,所述烟气采集口通过管道连接气体分析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2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