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机械砑光功能的书画装裱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3361.2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2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齐迎萍;申永峰;杨扬;李萍;陈海松;黄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博物馆;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44C5/02 | 分类号: | B44C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永杰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砑光 活动台面 上台面 壁板 机械砑光 书画装裱 装裱 下台面 横向行走机构 纵向行走机构 工作效率高 空心长方体 边缘连接 固定台面 铰链连接 台本发明 控制器 气弹簧 砑光辊 台面 空腔 省工 省时 裱件 机械化 支撑 | ||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机械砑光功能的书画装裱台,包括装裱台和砑光装置,装裱台的台面是由上台面、下台面和与上台面、下台面边缘连接的壁板构成的空心长方体,所述上台面是由固定台面和活动台面经铰链连接而成的长方体,活动台面与壁板之间装有作为支撑的气弹簧,活动台面下方的空腔内装有砑光装置,所述砑光装置包括纵向行走机构、横向行走机构、砑光辊和控制器,本发明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安装使用方便,可实现裱件的机械化砑光,工作效率高,质量好,省工省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书画装裱,特别是一种具有机械砑光功能的书画装裱台。
背景技术
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传承至今其主流工艺仍然沿袭着传统手工操作。俗话说:“三分画心,七分画裱”,好的装裱,不仅能给作品带来保护作用,而且还能增加视觉上的美感效果。
书画装裱的品式虽然很多,但其基本工艺过程大同小异。概括而言,有三个较大的书画装裱工序,即托、裱、装。
托,是书画装裱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性的工序,是镶的基础。简言之,两层以上材料的粘合谓之托。具体讲,是指画心与纸的粘合、纸与纸的粘合、绫绢与纸的粘合。
裱,是指将托好的画心方裁后,在其周围用绫、绢、锦(或纸)等装裱材料镶嵌起来,并且覆背加厚的工艺过程。
在托、裱之后的装,是指对已覆背、贴壁挣平后的裱件,启揭下壁后砑光、装轴杆的工艺过程。所谓砑光是在“上杆”或“装轴”之前,在裱件背面打蜡后用砑石(光滑的鹅卵石)在裱件背面砑磨几遍,称之为“砑光”或“砑活”。其目的是使书画背面光滑平整柔顺、耐潮、耐磨、易于舒卷且悬挂平服自如。砑光这道工序的工艺过程大致如下:将启揭下壁的裱件背面朝上,置于案上(可在画幅下面垫一镶料纸,以隔开画幅与案面的直接接触),先执角刀将背纸上的小沙粒和其他杂物挑刮干净,用棕帚将沙粒等扫下案来,再用鸡毛掸掸净背纸,在裱件背面均匀地涂擦一边川蜡,然后双手握稳砑石从背纸的左边砑起,着力均匀地前后往复砑磨,每往复一次即微微向左移动,并使磨痕衔接好,一道紧挨一道地均匀砑光。砑磨完一遍后调转画幅,使天头向左砑第二遍,一般两遍或四遍即可完成,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现有的手工砑光操作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操作者的力度和砑磨轨迹转换精度较难掌握,需要操作者经过多日训练方能胜任。而用机械来代替人工不仅减轻劳动强度,而且使每一个动作的精准和力度一致,能够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而现有的装裱台只是在台面的高低、宽窄规格、台面的平整光洁度以及材料选择有一定的要求,然而至今未见有砑光机械化设备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机械砑光功能的书画装裱台,可有效解决用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博物馆;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博物馆;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3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葫芦植物立体画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装饰件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