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墙裂缝缝口封闭装置及缝口封闭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0930.8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黎明;易孝斌;吴红来;朱向生;曾文洋;廖红玉;时彦龙;王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E02D29/16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盒 裂缝 缝口 固定机构 混凝土墙 压紧机构 支撑机构 封闭装置 沥青涂料 压缩空气 进气孔 空压机 固化 混凝土墙体 墙体裂缝 一端开口 闭合 闭合端 开口端 裂缝口 驱动端 通气管 封闭 固设 两组 密盒 墙面 贴合 涂刷 外设 压入 施工 加压 连通 密封 混凝土 挤压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裂缝缝口封闭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支撑机构、压紧机构和气密盒,所述固定机构有两组,分别固设于裂缝两侧的混凝土墙上;支撑机构的两端各与一个固定机构相连;所述压紧机构安装于支撑机构上;所述气密盒的一端开口,一端闭合,气密盒的闭合端与压紧机构的驱动端相连,气密盒的开口端与混凝土墙的墙面贴合,墙体裂缝穿过气密盒;气密盒上开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通气管与外设的空压机连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墙体裂缝缝口封闭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空压机向气密盒内持续不断注入压缩空气加压,利用压缩空气持续挤压涂刷在裂缝口的非固化沥青涂料,使得非固化沥青涂料持续不断的压入裂缝深处,从而对裂缝进行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迎水面混凝土墙裂缝缝口封闭装置及缝口封闭施工方法。
技术背景
地下结构外墙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因自身收缩或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破坏完整性并危害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混凝土墙裂缝的修补与补强加固其目的有两种:一是以防渗堵漏为目的修补,另一种是以恢复结构整体性为目的修补。无论采取哪种修补与处理,其裂缝缝口封闭(封缝)都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混凝土墙裂缝缝口封闭装置及缝口封闭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墙裂缝缝口封闭装置,主要包括固定机构、支撑机构、压紧机构和气密盒,所述固定机构有两组,分别固设于裂缝两侧的混凝土墙上;支撑机构的两端各与一个固定机构相连;所述压紧机构安装于支撑机构上;所述气密盒的一端开口,一端闭合,气密盒的闭合端与压紧机构的驱动端相连,气密盒的开口端与混凝土墙的墙面贴合,墙体裂缝穿过气密盒;气密盒上开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通气管与外设的空压机连通。
按上述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与固定支座相连;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竖向钢梁。
按上述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穿过混凝土墙的对拉螺杆,对拉螺杆伸出墙体的端头安设有固定支座,固定支座与墙面贴紧;所述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座连接固定。
按上述方案,压紧机构包括钢板和多个压紧螺栓,所述钢板固定于支撑机构的支撑架上,压紧螺栓的下端穿过钢板,顶紧气密盒。
按上述方案,在气密盒与混凝土墙的接触面安装密封垫片。
按上述方案,竖向钢梁与支撑架焊接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墙体裂缝缝口封闭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裂缝处的混凝土墙的表面开设V型槽,用水冲洗后在V型槽内填充非固化橡胶沥青;
步骤二、安装固定机构:根据裂缝的位置及长度,在裂缝两侧的混凝土墙上沿裂缝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多组对拉螺杆,并在对拉螺杆的伸出端头连接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压紧混凝土墙的墙面;
步骤三、在最高处裂缝两侧的固定机构上安装支撑机构:将焊接有竖向钢梁的支撑架两端固定在固定支座上;
步骤四、安装气密盒:将气密盒的开口端扣在混凝土墙的墙面上,裂缝穿过气密盒;
步骤五、在支撑机构上安装压紧机构:在支撑架上安设钢板,顶紧螺栓穿过钢板,顶紧气密盒的闭口端,使气密盒与混凝土墙的墙面紧密贴合;
步骤六、通过通气管将气密盒与外设的空压机连通;
步骤七、启动空压机,持续向气密盒内注入压缩空气加压;压缩空气将涂刷在缝口处的非固化橡胶沥青压进裂缝,阻断外界的水或细沙流进裂缝缝隙,达到密封防水阻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09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