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极板、电池单元框架、电池单元堆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5542.0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6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英之;本井见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273 | 分类号: | H01M8/0273;H01M8/0202;H01M8/1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伟;安翔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板 电池 单元 框架 氧化 原液 流电 | ||
本发明涉及双极板、电池单元框架、电池单元堆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极被置放在所述双极板中。在垂直于双极板的平面的截面中,外周缘部的角部的曲率半径从0.1到4.0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极板、电池单元框架、电池单元堆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通过堆叠多个电池单元框架、多个正极电极、多个隔膜和多个负极电极而形成的电池单元堆。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电池单元堆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所述电池单元框架包括双极板和框架本体。所述双极板被设置在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之间。每个框架本体被设置在双极板的外周处。在所述电池单元堆中,通过在相邻电池框架的双极板之间设置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并使得隔膜被置入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来形成单个电池单元。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通过在设置所述电极的电池单元中循环电解液来进行充电和放电。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46061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5-228622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双极板是其中设置有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极的双极板。在垂直于所述双极板的平坦表面的截面中,外周缘部的角部的曲率半径为从0.1到4.0mm。
根据本公开的电池单元框架包括根据本公开所述的双极板和设置在所述双极板的外周处的框架本体。
根据本公开的电池单元堆包括根据本公开所述的电池单元框架。
根据本公开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包括根据本公开所述的电池单元堆。
附图说明
[图1]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所述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操作原理。
[图2]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概略结构图。
[图3]图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池单元堆的概略结构图。
[图4]图4是从一个表面侧观察的、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池单元框架的概略平面图。
[图5]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池单元框架中包括的双极板和框架本体的概略平面图。
[图6]图6是沿着图5所示VI-VI线截取的双极板的一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图7是沿着图4所示VII-VII线截取的电池单元框架的一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问题]
现今,作为诸如太阳能和风能此类可再生能源的稳定输出的一种二次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逐渐为人所关注,从而需要进一步提高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可靠性和性能。
典型地,多个电池单元框架被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在每个所述电池单元框架中,框架本体围绕双极板来设置。每个电池单元框架通过例如将双极板设置在形成于框架本体中的开口而构成,并且在设置双极板的框架本体中形成凹部。该开口(凹部)典型地具有对应于双极板的形状。多个电极被设置在该凹部中,并且电池单元由所述凹部和隔膜所包围的空间来构成。当电解液流过电池单元时,电解液在电池单元中从双极板(电极)的一个边缘部朝向双极板的、面对该一个边缘部的另一个边缘部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5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