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3469.3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9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宁 |
主分类号: | B05D7/00 | 分类号: | B05D7/00;B05D3/12;B05D7/14;B21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静荣 |
地址: | 11500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陷部位 汽车 凹陷 修复 补漆 腻子 漆面 粉尘污染 局部微调 能源消耗 能源资源 时间周期 质量稳定 前处理 掉漆 顶出 生锈 外拉 打磨 粉尘 受损 铲除 外部 污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通过利用外力从汽车凹陷部位的外部将凹陷部位向外拉出,然后从汽车凹陷部位的内部将剩余凹陷部位顶出,通过打磨凹陷部位以及凹陷周边进行补漆前处理,然后进行补漆,最后进行局部微调,这个工艺方法在修复汽车凹陷及掉漆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受损漆面进行铲除,避免产生粉尘,减少了粉尘污染,同时,这个工艺方法不使用腻子,减少能源资源,避免腻子使用过程中对空气以及水的污染;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方法需要的时间周期短;能源消耗小;质量稳定,不会产生生锈返锈和漆面开裂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汽车拥有量也在不断提高,随着车辆的增多,汽车事故也在不断升高。汽车在发生交通事故受到损伤之后,通常要进行专业的修复。目前常见的修复为传统的钣金喷漆,具体的步骤主要为:(1)钣金处理:主要是铲掉面漆,露出钢板,点焊上圆环,把凹陷往外拉;拉完后用电锯去掉圆环及焊点;(2)刮灰;(3)腻子处理:钣金后不平整的地方使用腻子涂抹平,打磨腻子至平整;(4)喷漆,烤漆。传统的钣金喷漆工艺修复过程中首先要将汽车受损部位的面漆铲掉,刮除腻子,这个过程会产生粉尘污染,并且需要重新涂抹腻子,腻子通常情况下会含有一定量对环境不友好的成分,如苯、乙烯等,造成环境污染。这种钣金喷漆修复的工艺耗时较长,最快需要2至3天,这个过程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加重能源和环境负担。此外,传统的钣金喷漆修复工艺处理过的汽车凹陷部位,容易生锈返锈,腻子也容易开裂,漆面纹路不易达到平整状,并且修复之后使用周期短,一般使用6-12个月需要从新喷漆。
为了缓解以上的问题,汽车凹陷修复的技术应运而生,汽车凹陷修复就是把汽车漆面的凹陷部分修复到原来状态。一般情况下,汽车凹陷修复能达到原来状态的是锐角和钝角凹陷。但是目前汽车凹陷修复技术针对比较小的凹陷,且车漆不损伤的情况而不能应对汽车同时出现凹陷及漆面损伤甚至掉漆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所述工艺方法能够将较为严重、伤及车漆的汽车损伤修复至原来状态,且不需要进行铲除面漆、涂抹腻子,经济环保,省时省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外部将汽车凹陷部位向外拉出;
(2)从汽车凹陷部位的内部向外部顶,将凹陷部分顶出至表面平整;
(3)打磨、喷漆;
(4)进行局部微调:从汽车内部向外顶出剩余的凹陷部位并从汽车外部向内敲进突出的部位至完全恢复原状。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使用磁铁将汽车凹陷部位向外拉出,具体操作为:将磁铁吸附在汽车外部的凹陷部位,向外拉磁铁,将汽车凹陷部位拉出。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使用热熔胶棒将汽车凹陷部位向外拉出,具体操作为:将热熔胶棒吸附在汽车外部的凹陷部位,向外拉热熔胶棒,将汽车凹陷部位拉出。
本发明根据汽车损伤的程度进行修复,如果凹陷部位比较严重,使用磁铁,磁铁与凹陷部位之间形成较大的磁力,通过向外拉磁铁,将凹陷部位拉出;如果凹陷部位轻微,使用热熔胶棒,热熔胶棒与凹陷部位之间通过热熔胶的粘结力结合,拉动热熔胶棒,能够将凹陷部位拉出。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凹补修复的工艺方法,优选地,步骤(2)中,使用杠杆或撬棍从汽车凹陷部位的内部从凹陷部位的中心向边缘将每个凹陷部位顶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宁,未经张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3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导热散热的吸墨材复合膜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超声换能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