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可持续全模块装配式建筑体系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0555.9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志平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E04B2/00;E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恺丰;宋元松 |
地址: | 100123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墙板 预制楼板 钢结构支撑 装配式建筑 组合柱 模块装配式 建筑体系 预制墙体 部品 装配式建筑结构 伸出 一体化集成 刚性连接 主梁框架 楼板层 密封槽 模块化 模数化 上端部 下端部 次梁 施工 竖向 密封 机电 优化 | ||
一种绿色可持续全模块装配式建筑体系及施工方法,所述体系包括预制楼板和与预制楼板刚性连接的预制墙体,所述预制楼板包括主梁框架、次梁框架和楼板层;所述预制墙体包括有装配式建筑柱模块,所述装配式建筑柱模块包括预制墙板和设置在预制墙板中的钢结构支撑组合柱;所述预制墙板的侧边上设有放置密封体用的竖向密封槽;所述钢结构支撑组合柱的上端部向上伸出至预制墙板外,钢结构支撑组合柱的下端部向下伸出至预制墙板外。本发明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化,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部品化、模数化以及预制楼板结构和建筑、机电、装饰及部品的一体化集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中,为了提高施工效果,一般采用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式安装相结合的施工形式,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为大尺寸构件现场整体安装,预制模板中,结构层、面层、设备等在工厂均已加工建造完成,这种技术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提供施工效率,但是由于是大尺寸预制楼板整体安装,建筑中围护结构或者屈曲支撑结构还是需要采用传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后期还得用传统方法进行装修,并没有将装配式的优势体现出来,因此,整体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并不高,施工效率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此外,现有的墙模块大多为建筑的附属品,需要根据建筑进行相应的切割定制,功能单一。现有的墙模块不含装修面层,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装修。现有的墙模块大多不含管线层,即使含管线也无法做到和整个建筑体系匹配。现有的外墙模块虽然含有保温层、饰面层等,但是需要根据建筑外立面定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可持续全模块装配式建筑体系及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装配式建筑没有模块化、部品化、模数化,不便于一体化集成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种绿色可持续全模块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预制楼板和与预制楼板刚性连接的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包括主梁框架、次梁框架和楼板层;所述主梁框架是由型钢主梁围合成的矩形框架,主梁框架上间隔设置有连接装配式建筑柱模块的柱连接套管,柱连接套管上间隔设有柱连接孔,主梁框架上还设有连接围护模块用的围护模块连接孔,主梁框架内水平连接有次梁框架;所述次梁框架高度小于主梁框架高度,次梁框架的下表面与主梁框架的底面平齐,次梁框架上方铺设有楼板层,所述楼板层的上表面与主梁框架的顶面平齐;所述预制墙体包括有装配式建筑柱模块和围护模块,所述围护模块包括有围护门模块、围护窗模块和围护墙模块,所述装配式建筑柱模块包括预制墙板和设置在预制墙板中的钢结构支撑组合柱;所述预制墙板与相邻的预制墙体模块拼接的侧边上设有放置密封体用的竖向密封槽;所述钢结构支撑组合柱的上端部向上伸出至预制墙板外,钢结构支撑组合柱的下端部向下伸出至预制墙板外,并且钢结构支撑组合柱的上端部和钢结构支撑组合柱的下端部上均设有与预制楼板连接用的螺栓连接孔,钢结构支撑组合柱的上端部和钢结构支撑组合柱的下端部均插在预制楼板上的柱连接套管中,并通过螺栓与柱连接套管刚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志平,未经赵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0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幕墙龙骨及幕墙立柱
- 下一篇:装配式马牙槎搭接边-冲孔薄钢板带肋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