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变流器的自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0424.0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1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彭鸿基;钟建;刘良杰;徐绍龙;黄浩;吴斐;周杨;邹东海;阳志雄;陈东;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胡君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轨道交通 车辆 牵引 变流器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变流器的自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步骤包括:S1.预先分别加载多个自检控制模块,以及存储配置参数在待检牵引变流器的DCU单元中;S2.待检牵引变流器DCU单元上电时加载存储的配置参数,根据配置参数启动自检测,自检测执行过程中使用各个自检控制模块分别控制对牵引变流器各部件执行自检测,并根据配置参数判定自检测是否通过;该装置包括多个自检控制模块、配置参数模块以及自检执行模块。本发明具有实现方法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能够对牵引变流器实现智能化自检测,且效率高、可灵活配置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变流器的自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牵引变流器是列车电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个列车电传动系统的可靠运行。牵引变流器内部部件主要分为:①接触器类,包括充电接触器、短接接触器、辅变输出接触等;②传感器类,包括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③含有开关管的模块类,包括整流模块、逆变模块、辅助模块等,上述任意一种部件存在故障时均会影响牵引变流器的正常运行,因而需要对牵引变流器内各部件状态进行检测。
目前对牵引变流器内各部件通常是列车运行前由人工完成检测,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但是人工检测的方式智能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检测过程复杂且检测周期长,人工检测还易于造成检测误差。有从业者提出对牵引变流器采用自检测的方式,通过设置自检测程序对牵引变流器自动进行检测,但是目前对牵引变流器的自检测方式,通常仅能够对牵引变流器内特定类型部件实现检测,如传感器,无法实现牵引变流器内其他部件的检测,且通常需要设置硬件测试电路辅助测试,会增加测试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CN105738790A公开一种车辆变流器自检测方法,即是通过设置测试电路,通过向测试电路发送控制指令,向车辆变流器的被检测电路发送测试信号,并通过接收测试电路根据控制指令返回的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被检测电路是否出现故障。该方案中实现变流器的自检测必须依赖于测试电路,增加了额外的硬件开销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CN 204302448U 公开一种车辆变流器自检测系统,通过FPGA处理器接收DSP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向车辆变流器的被检测电路发送测试信号,接收被检测电路返回的测试结果,并向DSP处理器发送测试结果,进而判断车辆变流器是否出现故障。该方法仅能实现变流器中传感器的自检测,无法对变流器内部如接触器、模块类型进行检测,且必须依赖于自检测系统电流源信号发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方法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能够对牵引变流器实现智能化自检测,且效率高、可灵活配置以及安全可靠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变流器的自检测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变流器的自检测方法,步骤包括:
S1. 预先分别加载两个以上的自检控制模块以及存储配置参数在待检牵引变流器的DCU(Drive Control Unit,传动控制单元)中,各个所述自检控制模块分别用于控制不同牵引变流器部件执行自检测,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控制启动自检测、对应判定不同牵引变流器部件自检测是否通过;
S2. 待检牵引变流器DCU单元上电时加载存储的所述配置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启动自检测,自检测执行过程中使用各个所述自检控制模块分别控制对牵引变流器各部件执行自检测,并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判定自检测是否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0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