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画幅相机镜头组件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8101.8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1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戴进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兵德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7/02 | 分类号: | G03B17/02;G03B17/5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周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画幅 相机 镜头 组件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相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画幅相机镜头组件固定装置。它包括中画幅镜头组件和相机机身前板,相机机身前板的前壁面上设置有固定卡扣,相机机身前板内设置有行程容置腔、前壁面上且位于行程容置腔的轮廓区域内开设有限位滑口,行程容置腔内装设有移动基板和闭锁弹簧,移动基板的前壁面上设置有穿过限位滑口分布的移动卡扣;固定卡扣和移动卡扣分别压合于中画幅镜头组件的边沿处的前壁面。本发明可利用杠杆原理将中画幅镜头组件方便快捷地装配到相机机身前板上并利用闭锁弹簧的弹性使移动卡扣始终配合固定卡扣将中画幅镜头组件安全稳定的固定,从而既可防止镜头组件出现晃动、下坠、脱落等问题,也可提高镜头装配的快速性和安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画幅相机镜头组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中画幅是指介于36*24mm的小画幅与4*5英寸的大画幅之间的成像尺寸,在相机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根据需要将中画幅相机镜头转接固定于普通相机或者大画幅相机上。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中画幅相机镜头组件的固定方式,主要以多个螺丝固定方式和扳机固定方式为主;其中,采用扳机固定方式时,镜头组件在扳机固定后很容易出现镜头组件晃动或下坠的现象,从而不但极易导致光轴与胶平面不垂直,进而影响拍照效果,而且在操作相机的过程中很容易因碰到扳机而致使镜头组件滑落,造成镜头组件损坏;而采用螺丝紧固方式时,螺丝在共振的情况下会松脱,而且镜头组件的转接固定操作极为繁琐,同时螺丝也会占用相机有限的体积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画幅相机镜头组件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画幅相机镜头组件固定装置,它包括中画幅镜头组件和相机机身前板,所述相机机身前板上开设有一镂空窗口,所述相机机身前板的前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位于镂空窗口的边沿侧的固定卡扣,所述相机机身前板内设置有一位于镂空窗口的边沿侧的行程容置腔,所述相机机身前板的前壁面上且位于行程容置腔的轮廓区域内开设有至少一个与行程容置腔相连通并邻近镂空窗口分布的限位滑口,所述行程容置腔内装设有一移动基板,所述移动基板的前壁面上设置有穿过限位滑口后外露于相机机身前板的前壁面并与固定卡扣以镂空窗口的中轴界面为界呈相对分布的移动卡扣,所述行程容置腔内还装设有至少一根通过移动基板来带动移动卡扣在限位滑口内相对于固定卡扣作靠近运动的闭锁弹簧;
所述固定卡扣和移动卡扣分别压合于中画幅镜头组件的边沿处的前壁面以将中画幅镜头组件叠置于相机机身前板的前壁面上并使中画幅镜头组件与镂空窗口相对中。
优选地,所述相机机身前板的后壁面上开设有一行程容置槽,所述相机机身前板的后壁面上还装设有一盖合行程容置槽的槽口以形成行程容置腔的封装盖板,所述闭锁弹簧夹持于行程容置槽的槽壁与移动基板的侧壁之间并沿平行于限位滑口的长度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行程容置槽的槽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与闭锁弹簧一一对应的第一弹簧槽,所述移动基板的前壁面上且与每条第一弹簧槽相对位的位置均开设有一盖合第一弹簧槽的第二弹簧槽,所述闭锁弹簧置于由第一弹簧槽与对应的第二弹簧槽围合成型的空间内,且所述闭锁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弹簧槽的槽壁相抵、另一端与第二弹簧槽的槽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闭锁弹簧至少为两根,且所述闭锁弹簧相互间沿限位滑口的宽度方向呈并行分布。
优选地,所述移动卡扣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移动卡扣相互间沿限位滑口的宽度方向呈并行分布。
优选地,所述相机机身前板的前壁面上还开设有围绕镂空窗口分布的基准槽面,所述中画幅镜头组件的轮廓边沿搭接于基准槽面上;所述固定卡扣位于基准槽面的边沿处,且所述固定卡扣的末端悬空地置于基准槽面的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兵德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兵德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8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致变色器件用分区式双面电极片
- 下一篇:光源的双色轮同步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