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6059.6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5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崔敏修;文胜焕;申玉权;李濬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刘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衬底;下衬底,包括数据线以及与数据线绝缘的栅极线;液晶层,位于下衬底与上衬底之间;电流感测单元,基于施加至数据线的数据信号检测数据电流,从而检测液晶层的液晶电容的改变;整流放大器,对所检测的数据电流进行整流或放大,从而生成和输出整流信号;脉冲发生器,通过将整流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来生成感测脉冲;以及工作周期宽度检测器,检测通过脉冲发生器生成的感测脉冲的工作周期宽度,其中,参考电压基于连续施加至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差而设定。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月12日提交的第10-2017-000540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由此产生的所有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用于检测显示面板的液晶温度以及根据温度改变控制驱动电压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于具有诸如薄、轻质和低功耗的优良特性的平板显示设备的需求增加。在各种类型的平板显示设备之中,液晶显示(LCD)设备在分辨率、颜色显示和图像质量方面更胜一筹,并且积极地应用于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屏。
通常,两个衬底(包括形成于其上的电极)布置在LCD设备中,使得其上形成有两个电极的表面彼此面对并且液晶材料被注入在两个衬底之间,从而允许液晶分子通过在对两个电极施加电压时生成的电场而移动。可根据液晶分子的移动通过光的透射率来呈现图像。
这样的LCD设备包括液晶面板、背光灯和驱动单元,其中,在液晶面板中液晶注入在两个衬底之间,背光灯定位在液晶面板的下方并且用作光源,驱动单元定位在液晶面板的外部并且驱动液晶面板。
LCD设备的液晶根据温度在其介电系数值方面有所不同。当液晶分子布置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时,即,当液晶分子布置在垂直于来自背光灯的光的传输方向的方向上时,液晶的介电系数归类为平行介电系数(ε∥);以及,当液晶分子布置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时,即,当液晶分子布置在平行于来自背光灯的光的传输方向的方向上时,液晶的介电系数归类为垂直介电系数(ε⊥)。平行介电系数(ε∥)和垂直介电系数(ε⊥)之间的差异定义为差值介电系数(Δε)。
发明内容
图1是示出平行介电系数(ε∥)、垂直介电系数(ε⊥)和差值介电系数(Δε)根据液晶的温度而改变的表格。
参照图1,随着液晶材料的温度上升,垂直介电系数(ε⊥)急剧地减小。平行介电系数(ε∥)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略微地增加。因此,差值介电系数(Δε)(作为平行介电系数(ε∥)与垂直介电系数(ε⊥)之间的差异)具有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当液晶材料的介电系数根据温度改变时,跳变电压(kickback voltage)可能改变并且可能因这种改变而在显示面板上发生闪烁现象。此外,像素的驱动状态可能随着施加至像素的驱动信号的延迟程度的改变而改变。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涉及以下方法:检测根据液晶材料的介电系数而变化的驱动信号的电流;计算液晶材料的操作温度;以及控制驱动信号以补偿根据液晶材料的温度的操作改变,由此改善液晶显示(LCD)设备的显示质量。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衬底;下衬底,与上衬底相对并且包括数据线以及与数据线绝缘的栅极线;液晶层,位于下衬底与上衬底之间;电流传感器,基于施加至数据线的数据信号检测数据电流,从而检测液晶层的液晶电容的改变;整流放大器,对所检测的数据电流进行整流或放大以生成和输出整流信号;脉冲发生器,通过将整流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来生成感测脉冲;以及工作周期宽度检测器,检测通过脉冲发生器生成的感测脉冲的工作周期宽度。参考电压基于连续施加至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来设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设备还可包括温度计算器,温度计算器基于感测脉冲的工作周期宽度计算液晶层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三星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6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及负荷波动不对称特性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 下一篇:电池组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