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合环调电方法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3997.0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7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云;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合环调电 方法 控制系统 | ||
1.一种配电网合环调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决策后台、传输装置和设置于开环点处的检测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包括:测量互感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驱动电路、跳合闸继电器和防振荡装置;
所述测量互感器用于采集配电网开环点两侧的监测数据,所述开环点两侧的监测数据包括开环点两侧的电压差和相角差;
所述传输装置用于将所述开环点两侧的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智能决策后台;所述智能决策后台用于进行合环条件判别;
如果不满足合环条件,所述智能决策后台用于向远传主站系统发送运行条件调整指令,以使配电网满足合环条件;
如果满足合环条件,所述智能决策后台用于向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发送合环指令;
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根据所述合环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路使所述跳合闸继电器合闸;
所述智能决策后台还用于判断合环后的配电网是否过载,如果合环后的配电网未过载,配电网保持合环状态;如果合环后的配电网过载,向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发送开环指令;
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根据所述开环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路使所述跳合闸继电器跳闸;
同时,所述智能决策后台还用于进行振荡判别,判断配电网是否启动防振荡装置以及是否保持合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决策后台还用于,
判断所述开环点两侧的电压差和相角差是否越限;
如果所述开环点两侧的电压差和相角差中至少一项越限,不允许执行合环操作并向远传主站系统发送第一运行条件调整指令,所述第一运行条件调整指令包括电压差调整指令和/或相角差调整指令;
如果所述开环点两侧的电压差和相角差均未越限,判断配电网是否过载;
如果配电网过载,向所述远传主站系统发送第二运行条件调整指令;
如果配电网未过载,向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发送合环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互感器还用于获取合环前的配电网运行参数,所述配电网运行参数包括:配电网输电线路首端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以及配电网线路末端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
所述传输装置还用于将所述合环前的配电网运行参数发送至所述智能决策后台;
所述智能决策后台还用于根据所述合环前的配电网运行参数,计算配电网合环前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潮流参数,所述潮流参数包括:配电网输电线路的自阻抗、互阻抗、自导纳和互导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互感器还用于获取合环后的配电网运行参数;所述传输装置还用于将所述合环后的配电网运行参数发送至所述智能决策后台;
所述智能决策后台还用于根据所述合环后的配电网运行参数,计算配电网合环后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所述潮流参数;对比合环前后的潮流参数,进行合环后配电网的振荡判别;
如果所述合环前后的潮流参数中,四个参数的变化率均小于35%,配电网保持合环状态;
如果所述合环前后的潮流参数中,至少一个参数的变化率大于45%,所述智能决策后台还用于向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发送开环指令;
如果所述合环前后的潮流参数中,至少一个参数的变化率位于35%到45%之间,配电网保持合环状态,所述智能决策后台还用于向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发送防振荡装置启动指令;
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还用于根据所述防振荡装置启动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启动所述防振荡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摄像头和图像采集器,所述智能决策后台包括显示屏;
所述摄像头用于拍摄配电网合环点的图像;
所述图像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配电网合环点的图像,并将所述配电网合环点的图像发送至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所述传输装置还用于将所述配电网合环点的图像发送至所述智能决策后台,所述智能决策后台的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配电网合环点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39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