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联网诊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1856.5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8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庞云柯;马哲燚;李斌;李欣;姜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40/63;A61B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平台 诊断结果 数据分析系统 脉搏采集设备 大数据 样本 脉搏信息 物联网 分析 数据库 压力闭环调节 环形气囊 人工诊断 信息采集 学习功能 参考 输出 误诊 穿戴 存储 采集 医师 诊断 概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联网诊脉系统,包括脉搏采集设备和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所述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包括用于存储诊断结果样本和脉搏信息的云平台数据库;所述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收集和分析脉搏采集设备采集的脉搏信息,对比云平台数据库中的诊断结果样本,输出参考诊断结果。本发明结合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具备大数据分析和自主学习功能,不完全依赖于某一诊脉医师的人工诊断结果,能够根据云平台提供的诊断结果样本输出参考诊断结果,有效降低误诊概率,提高诊断精确度;所述脉搏采集设备结构简单、穿戴舒适,能够根据环形气囊压力闭环调节诊脉压力,诊脉信息采集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联网诊脉系统,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诊脉是中医诊断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中医医师的诊断经验则是其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在诊断经验上的差别导致中医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就导致了患者就医效果的不同。传统诊脉设备使用超声换能器和压敏传感器,只能进行脉搏采集和简单的波形比对,无法准确的给出诊断结果,给医师提供的建议参考价值有限,无法独立成为一种电子诊脉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联网诊脉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诊脉诊断结果精确度不高、医用参考价值有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物联网诊脉系统,包括脉搏采集设备和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所述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包括用于存储诊断结果样本和脉搏信息的云平台数据库;
所述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收集和分析脉搏采集设备采集的脉搏信息,对比云平台数据库中的诊断结果样本,输出参考诊断结果。
所述脉搏采集设备包括:脉搏传感器组件、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与传输模块,所述脉搏传感器组件采集脉搏信息,经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传输至控制与传输模块。
所述脉搏传感器组件包括:与手腕部“寸”、“关”、“尺”三处一一对应设置的三个压电传感器、与各所述压电传感器一一对应设置的三段式环形气囊以及用于调节各环形气囊压力的气泵。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顺序连接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时频分析模块。
所述放大电路采用INA828仪表放大器。
所述控制与传输模块上还连接有用于显示脉搏速率、健康状态和诊断结果的显示屏。
所述控制与传输模块采用CC3200无线微控制器。
所述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还包括:云平台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管理后台和云平台比对学习模块;
所述云平台处理与分析模块对脉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将处理分析后的脉搏信息重新存储至云平台数据库中;
所述数据管理后台从云平台数据库中调取处理分析后的脉搏信息,并对处理分析后的脉搏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
所述云平台比对学习模块将处理分析后的脉搏信息与云平台数据库中存储的诊断结果样本进行比对,找出最为相似的脉搏类型和相对应的诊断结果。
所述物联网诊脉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医师经人机交互界面上传脉搏信息,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经人机交互界面将参考诊断结果反馈给医师,医师结合病人实际脉搏信息和参考诊断结果,经人机交互界面输入最终诊断结果,形成诊断结果样本。
所述脉搏采集设备通过片上Wifi与云平台数据分析系统无线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18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