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深层调蓄隧道排气的驼峰型通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0641.1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东;于超;张健;徐辉;陈毓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8 | 分类号: | E03F5/08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驼峰 隧道 排气 通气系统 排出 气团 截留 竖井 使用寿命 使用效率 压力波动 有压状态 流状态 内部管 橡胶杆 浮球 通气 转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层调蓄隧道排气的驼峰型通气系统,在主隧内部管顶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驼峰,用于聚集隧道中的空气,集中排除管线中大量的截留气团,以提高管线的使用效率,避免压力波动,减少对管道的冲击,增加管道的使用寿命。当隧道内的水流逐渐由明流状态转变为有压状态时,该系统快速聚集气体,气体从驼峰排入通气仓,进而排出竖井,当空气排完时,管道中水位上升,驼峰处浮球上升,带动橡胶杆结构转动至关闭位置,停止排气。本发明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快速聚集并集中排出深层隧道内的空气,避免的截留气团出现过大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深层调蓄隧道排气的驼峰型通气系统,属于给排水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带来的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雨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在环境承载能力日益饱和的今天,建设“海绵城市”成为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针对城市中心城区水面率低、建筑密度高、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人口密集和防汛安全压力大等特点,采用大型深层调蓄隧道,作为托底工程。辅以源头径流控制,成为解决城市内涝以及初雨污染的有效手段。
为了避开对地下管线以及地铁等设施的影响,城市深层隧道调蓄排水隧道一般建设在地下40m-60m处,当发生暴雨时,地面汇集的大量雨水通过入流竖井流入地下隧道,存储部分雨水。深隧系统在晴天或者暴雨之前,排空了主隧洞中的水体,即隧洞中为空气。当发生暴雨时,深隧系统启动,水流将通过入流竖井流入主隧洞。当水流持续进入主隧道时,隧道内的水位逐渐增加,水流由明流状态转变为有压状态,出现明满流交界面,并导致大量气团滞留在管道中。另外,雨水在跌落竖井过程中,也会挟带大量气体进入隧道,进一步加剧了管道内的滞留气团现象。隧道竖井水位的不断上升,滞留气团受到冲击和挤压,其压力变化常数倍于稳态压力,严重甚至会导致出现弥合水锤,产生非常大的水锤压力和压力振荡等,对深隧系统的结构产生破坏。
可以看出,对于深层调蓄隧道排水系统,若不能及时的排出隧道中的气团,系统的安全性将面临很大的威胁。在给水领域相关研究中,对于管道系统,往往通过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通气孔来排出管道内的气团,但对于深隧系统,该技术无法使用,因为主隧洞处于地下40-60m,两个入流竖井之间的长度约2km左右,因而在竖井之间的主隧上方无法设置通气措施,另外,深隧管道中存在大量有毒气体,也无法直接通过通气孔排出。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深层调蓄隧道排气的驼峰型通气系统,能够快速排出隧道中的截留气团,避免管道中出现过大气团压力,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本发明提出的结构和装置,在现有的城市深隧系统设计及施工中没见任何报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管道中滞留气团会导致较大压力,破坏管道结构已经是水利领域的共识,常规管网输水系统中,通常采用通气孔减少管道内滞留的气体。但对于城市深隧系统,该技术无法使用,因为主隧洞处于地下40m-60m处,两个入流竖井之间的长度约2km左右,在竖井之间的主隧上方无法设置通气措施,即使有条件设置,其代价也是非常高,另外,深隧管道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无法通过通气孔直接排出。为了解决深隧系统管道内的滞留气团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深层调蓄隧道排气的驼峰型通气系统,能够快速排出隧道中的截留气团,避免管道中出现过大气团压力,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深层调蓄隧道排气的驼峰型通气系统,即在主隧内部管顶处,沿管线走向设置密闭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孔口位于竖井内,排气孔口高程高于竖井内的最大水位。同时,在排气通道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驼峰,用于聚集空气,集中排除管线中大量的截留气团。
具体地,所述管道中设有浮球控制的铰接橡胶杆结构,浮球通过水位的变化上浮或下沉,控制橡胶杆转动,达到控制管道中通气仓开关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管道中设有驼峰,驼峰一边坡度较缓,一边坡度较陡,达到聚集气团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管道中的铰接橡胶杆结构,借助中心轴上的平衡力量,达到自动开关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06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道路侧排雨水篦子及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水泵站前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