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悬浮式水体原位净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0439.9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娟;王沛芳;王超;高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悬浮 水体 原位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分层悬浮式水体原位净污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锚、下牵引绳、主支架、套环、侧支架、功能微生物净化体、仿生水草净化体、光催化净化体、上牵引绳、浮球;其中,固定锚的上端通过下牵引绳与主支架的下端连接,主支架的上端通过上牵引绳与浮球连接,主支架上套有若干套环,每个套环的侧面接有若干侧支架,不同的侧支架上分别分布有功能微生物净化体、仿生水草净化体、光催化净化体。优点:1)对水体中污染物降解效率高、性能稳定、环境友好;2)组装灵活,替换更新方便;3)适用范围广,造价低廉,维护管理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分层悬浮式水体原位净污装置,属于污染水体修复与水质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其在河湖、湿地等水环境中,水体自净能力低下,氮磷、农药、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污水排放等途径输入后造成水体水质恶化,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成为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关键。
现有水体修复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主要对污染物进行物理截留钝化、化学催化消减及生物降解去除;其中,纳米光催化和微生物降解(包括土著微生物与高效降解菌)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具有环境友好、对污染物降解效率高、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经济实用等优点;已有研究表明纳米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降解效果,而可降解氮磷、有机污染物的多种微生物菌株也被筛选获得。
在实际污染水体修复中,为充分发挥纳米光催化剂的化学消减或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人们利用固定化技术将粉末状纳米光催化剂或游离态降解菌固定在一些多孔净污载体上;由于光催化反应主要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依靠产生的强自由基来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而强自由基的产生通常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导致纳米光催化降解和微生物降解无法同时发挥作用。
目前的水体原位修复大多使用光催化降解或微生物降解单项技术,如何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有机耦合、联合应用、协同互补是目前污染水体修复与水质净化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分层悬浮式水体原位净污装置,其目的旨在通过分层悬浮设计将光催化降解和微生物降解有机耦合、联合应用于污染水体原位修复中,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水污染修复方法的优势,最终高效去除水体中污染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分层悬浮式水体原位净污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锚1、下牵引绳2、主支架3、套环5、侧支架6、功能微生物净化体10、仿生水草净化体11、光催化净化体12、上牵引绳13、浮球14;其中,固定锚1的上端通过下牵引绳2与主支架3的下端连接,主支架3的上端通过上牵引绳13与浮球14连接,主支架3上套有若干套环5,每个套环5的侧面接有若干侧支架6,不同的侧支架6上分别分布有功能微生物净化体10、仿生水草净化体11、光催化净化体12。
本发明的优点:
1)层悬浮设计将光催化降解与微生物降解联合应用、有机结合,对水体中污染物降解效率高、性能稳定、环境友好;
2)可根据需要灵活组装调整,光催化剂或降解菌剂替换更新方便;
3)本发明在湖泊、池塘、水库甚至近海环境中均可应用,适用范围广,造价低廉,材料易获取,安装应用简单,维护管理容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附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主支架和侧支架组合立体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功能微生物净化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0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