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6242.8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4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元;吕春;张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5/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06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轻骨料混凝土 板肋 大跨度 叠合板 工农业废弃物 大跨度楼盖 预留螺栓孔 独立整体 横向钢筋 秸秆纤维 螺栓连接 预制底板 纵向板肋 纵向端部 拱形 单元板 叠合层 增强板 叠合 可用 孔道 拼装 制作 预留 混凝土 铺设 支撑 协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底板设有板肋,采用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层自下而上分别采用秸秆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底板分为A、B、C三种类型,A、B类型底板可制作成独立整体板,也可制作成可以拼装的单元板,C类型底板可作为A、B类型底板的尺寸协调构件,布置在房间边缘,以满足多尺寸的要求。A、B类型底板均设有横向T形板肋,提高刚度,各类型底板均设有纵向板肋,板肋内预留拱形孔道,便于横向钢筋铺设固定,纵向端部板肋内预留螺栓孔,螺栓连接可增强板—板、板—梁—板间的整体性。该叠合板自重轻,刚度大,免于设置支撑,整体性好,能够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可用于大跨度楼盖体系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楼板,尤其是一种大跨度叠合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楼板作为楼盖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工期和造价。叠合板相比于传统的现浇楼板,具有免于现场支模、拆模,减少现场人力资源消耗,减少现场湿作业,因而具有缩短工期、环保、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叠合板相比于预制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因而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现有的叠合板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底部的预制构件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叠合层采用普通混凝土现场浇筑,该类型叠合板的全截面高度通常在14cm~16cm左右,自重大,不利于在大跨度结构体系中应用;另一类是底部的预制构件由预应力混凝土预制而成,相比于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由于采用高强消除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和高强混凝土,使得其全截面高度通常在12cm左右,自重轻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及经济性,因而在目前的房屋建筑工程中得以较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跨度通常在2.1m~6.6m小跨度范围内,对于具有大跨度且活荷载较大的建筑工程而言,上述类型的叠合板均难以满足工程的需要。一是因跨度的增大使得其预制构件的刚度不足,变形大,施工期间必须设置足够的支撑,施工较繁琐;二是因活荷载的增大拟通过增加配筋及板厚的途径来提高承载力而使得自重增加、造价提高的途径并不可取。此外,叠合板间预制构件相交处由于刚度较弱、变形不协调而容易出现裂缝,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因自重大、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因刚度不足而无法在大跨度楼盖体系中应用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多层叠合板,通过多层叠合实现减轻结构自重及工农业废弃物再利用;通过增加预制底板横向刚度实现现场施工时无需设置支撑;通过螺栓连接板块实现梁板的整体性连接,抗震性能良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自下而上由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底板、秸秆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叠合层叠合而成。叠合板底板由底部平板及突出于平板的板肋组成。底部平板纵向、横向钢筋均采用高强钢丝,混凝土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突出于平板的板肋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位于底板纵向边缘的倒L形板肋,与外边缘对齐两纵端设置,第二种是位于底板中部的T形板肋,第三种是横向T形板肋。其中倒L形板肋和中部T形板肋于腹板底部每隔150~200mm对齐设有预留拱形孔道,拱趾间距为150~200mm,横向钢筋穿于预留拱形孔道内并进行固定。两纵端倒L形板肋于腹板上部每隔一定间距对齐设有预留圆形螺栓孔,相邻底板纵端板肋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纵向板肋腹板通常设置,横向T形板肋腹板仅在与纵向板肋相交处设有矩形孔道,其余位置处腹板正常设置。上述板肋中均设有通长的受力钢筋。
上述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底板有A、B、C三种类型:A类型除两纵端设有倒L形板肋、跨内设有纵向T形板肋外,跨中还设有横向板肋,此类型适用于大跨度矩形房间;B类型除两纵端设有倒L形板肋外,横向端部设有横向板肋,此类型适用于大跨度方形房间;C类型仅在两纵端设有倒L形板肋、跨内设有纵向T形板肋外,无横向板肋,此类型可作为A、B类型的边缘补充构件,与A、B类型联合使用,形成完整的房间布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大学,未经齐齐哈尔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62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PS石膏复合填充箱工艺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叠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