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锆刚玉电熔砖普通浇铸冒口圈模具及冒口圈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14563.4 | 申请日: | 2018-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5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龙沾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13/02;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林新园 |
| 地址: | 45238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刚玉 电熔砖 普通 浇铸 冒口 模具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锆刚玉电熔砖普通浇铸冒口圈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冒口圈模具包括外框(5)和置于外框内中心的内芯(4),内芯(4)下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呈向外凸起的圆环形底板(6),圆环形底板(6)上方的内芯(4)上自下而上依次套装有呈交错布置的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均为圆环形柱状结构,二者的内径均等于内芯(4)的外径,圆环形底板(6)外径为D7,第二隔板(8)的外径为D6,外框(5)的内径为D8,第一隔板(7)的外径为D5,则D7=D6=D8>D5,第一隔板(7)的外壁、外框(5)的内壁和相邻两第二隔板(8)的正对面共同围成冒口圈(3)的成型空间(9),相邻两成型空间之间的第二隔板(8)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浇铸口(8a);
最顶端第二隔板(8)的上表面低于外框的上端面,高差范围内的腔体构成浇铸液的缓冲空间(10);
所述冒口圈(3)位于砖体砂型(1)和冒口砂型(2)之间,冒口圈(3)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圆形通孔(3a),冒口砂型(2)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呈上大下小圆台形的进料口(2a),圆形通孔(3a)位于浇铸口(1a)的正上方,进料口(2a)位于圆形通孔(3a)的正上方,浇铸口(1a)、圆形通孔(3a)和进料口(2a)同轴,进料口(2a)下端口部直径为D2,圆形通孔(3a)的直径为D3,浇铸口(1a)的直径为D4,其中,D3-D2=10mm,D2=D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锆刚玉电熔砖普通浇铸冒口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铸口(8a)有均布在第二隔板(8)上的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锆刚玉电熔砖普通浇铸冒口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7)的高度为8-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锆刚玉电熔砖普通浇铸冒口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7)的壁厚为5mm。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冒口圈模具生产冒口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安装冒口圈模具
所述冒口圈模具包括外框(5)和置于外框内中心的内芯(4),内芯(4)下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呈向外凸起的圆环形底板(6),圆环形底板(6)上方的内芯(4)上自下而上依次套装有呈交错布置的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均为圆环形柱状结构,二者的内径均等于内芯(4)的外径,圆环形底板(6)外径为D7,第二隔板(8)的外径为D6,外框(5)的内径为D8,第一隔板(7)的外径为D5,则D7=D6=D8>D5,第一隔板(7)的外壁、外框(5)的内壁和相邻两第二隔板(8)的正对面共同围成冒口圈(3)的成型空间(9),相邻两成型空间之间的第二隔板(8)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浇铸口(8a);
最顶端第二隔板(8)的上表面低于外框的上端面,高差范围内的腔体构成浇铸液的缓冲空间(10);
B、配制浇铸液
浇铸液是由硅微粉500g、电熔砖磨砖粉500g、水玻璃150g、二乙酸甘油酯10g、水250g制成,其中,首先在搅拌桶内把水玻璃加水稀释,然后加入电熔砖磨砖粉,最后加入硅微粉,搅拌8分钟至12分钟成均匀的浇铸液;
C、浇铸
将浇铸液匀速导入冒口圈模具的缓冲空间,浇铸液通过浇铸口依次进入各个冒口圈的成型空间,浇灌时,冒口圈模具在振动的条件下进行,确保浆料的饱满;
D、养护
浇铸后2小时,将冒口圈模具放置隧道烘干窑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220℃,烘干时间为8至16个小时,烘干后取出,等常温时依次取下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拆模,并且一个一个取出冒口圈,冒口圈抗压强度达3.6兆帕,耐火度可以达到1710℃,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45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