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域生态的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3197.0 | 申请日: | 2018-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令聪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7/00;C02F11/00;A01K61/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842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域 生态 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生态环境的技术领域,涉及水体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具体地涉及一种水域生态的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当下中国的水域,普遍存在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的情况。目前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水域生态污染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水域生态对于营造良好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水域生态的治理,目前涌现了许多新技术。现有技术针对水域生态的治理基本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治理已被污染的水域,这些技术对于水域生态治理的某个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水域生态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涉及到污染源、水质、微生物、植物、土壤等多个方面,仅靠某个单一的技术或几个技术的组合来解决庞大的系统工程,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往往忽视水体循环和水体监测在保持水质方面的作用,缺乏关于水体水量和水质问题的针对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治理方法处理效率过低,只适用于较少水量的处理且成本过高,而且管理不便,控制较难,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故容易复发,治理效果有限。
所以,水域生态的环境治理是一个宏观且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协调的一体化治理。因此一种营造水域生态环境,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 保证水域生态健康协调发展的模式的开发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域生态的治理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从根源上提升水域生态的净化能力,水处理效果好。该方法在改善水域生态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效,不仅净化了水体,同时也美化了水体周围的环境。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域生态的治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域生态环境处理前期准备:先将水域生态的水体转移,在原水域生态范围内设置多个水域内循环装置,并在水域生态的岸边设置多个外循环水道,外循环水道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与水域生态的范围相通,且所述出水口处和进水口处均设置有单向引水装置,外循环水道内依次设置循环净化装置和终级净化装置;并按0.018-0.020kg/m2的密度投洒底质改良剂对水域生态底质环境进行改良处理,该底质改良剂为石灰、粘土和腐殖质的混合物;所述水域内循环装置连接有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的排水口向斜下方设置,所述水域内循环装置带动水从排水系统的排水口带有冲击速度的排出,使水域生态内形成水循环,促进局部水体横向或纵向流动从而带动整个水域生态的水体的流动;该循环净化装置为沿外循环水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纳米格栅,前半部分的该纳米格栅上设置有净水膜,后半部分的纳米格栅上设置有生物膜;终级净化装置上设置有反冲洗设备;
(2)种植沉水植物群;在水域生态的底质上种植四季常绿沉水植物、冬季和夏季复合型沉水植物;
(3)首次投放水域生态微生物改善剂:在水域生态环境中设置上下两层网格栅,网格栅由纤维带编织而成,并在网格栅上挂设多个带孔眼的多边形容器,所述多边形容器的尺寸为网格栅的8-10个网眼的尺寸,在所述带孔眼的多边形容器内放置有第一微生物复合制剂,所述多边形容器的各个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孔眼,所述孔眼的孔径大于微生物的最大轮廓尺寸,在第一微生物复合制剂外围包覆缓释水溶性膜;所述第一微生物复合制剂包含质量份比为9-11:5-6:3-4的枯草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和酵母菌的复合菌种;
(4)二次投放水域生态微生物改善剂:回放水域生态的水体后向水体中投放第二微生物复合制剂,再用曝气机对水体进行增氧处理,曝气机的动力通过设置于水域生态的水体表面上的电源提供,电源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或水力发电;所述第二微生物复合制剂包含质量份比为11-12:4-6:2-4的硫化细菌、硝化杆菌和光合细菌的复合菌种;
(5)构建水域生态物种;在水域生态的水体透明度达到2米时,投放蟹、螺动物和鱼类;
(6)水域生态的动态监控与调整:对治理的水域生态的水质取样检测,根据相应指标调整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包括水生动物数量、体量和比例的控制,及时调整沉水植物的种类配置,以及收割或转移沉水植物,捕捞或转移水生动物。
优选的,所述四季常绿沉水植物为苦草,冬季和夏季复合型的沉水植物为伊乐藻和鸭子草组合搭配,其搭配量的体积比为3:1,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10-120株/m2,所述蟹、螺动物的投放量为60-80只/m2,所述鱼类为鲢鳙鱼。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网格栅的体积占所述处理水域生态体积的比例为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令聪,未经孔令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3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