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纳米纤维防粘连机构用于制备纳米纤维/短纤混纺纱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2232.7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覃小红;杨宇晨;俞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4/28 | 分类号: | D01H4/28;D01H4/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纳米 纤维 粘连 机构 用于 制备 混纺纱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纳米纤维防粘连机构用于制备纳米纤维/短纤混纺纱的装置及方法,装置:梳理机(1)一侧设置传送皮带(15),传送皮带(15)另一侧设置纤网传输装置(13),纤网传输装置(13)包括传动托网帘(14)和负压吸风装置(3),传动托网帘(14)内设负压吸风装置(3),传动托网帘(14)一侧与传送皮带(15)相连,另一侧与传送皮带(24)相连,纤网传输装置(13)在传送皮带(15)和传送皮带(24)上方,纤网传输装置(13)下方设置静电纺丝装置(4),纤网传输装置(13)通过传送皮带(24)与输出装置(5)相连,输出装置(5)另一侧设置喇叭口(25),喇叭口(25)另一侧设置条筒(7)。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纱加工装置及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纳米纤维防粘连机构用于制备纳米纤维/短纤混纺纱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功能性纺织品和纳米纺织品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引起了消费者和技术开发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功能性纺织品相较于传统纺织品,不仅满足了人们以往穿衣遮体的需要,而且还赋予了其更多的功能性,开拓了传统纺织品的适用场合和领域;而纳米纺织品广义上是指含有纳米材料的纺织品,其往往在不改变纺织品原有的物化性能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性能和效应。两者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纺织科技革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制备纳米纤维的途径,静电纺丝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也逐渐由实验室的小规模生产发展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地步。由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及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孔隙率高等特性,被广泛用于过滤、生物医用、能源、催化、传感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将静电纺丝技术与传统纺织技术相结合制备功能性纺织品和纳米纺织品,无疑是提升传统纺织品的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开拓传统纺织品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两种技术的交叉因此逐渐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部分研究人员对此作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中国知识产权局2012年11月01日公开的发明专利“纳米纤维与长丝复合纱线的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专利申请号ZL201210433332.X,该申请专利公案提出了一种将纳米纤维与长丝复合的纺纱装置和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在两根长丝上分别沉积纳米纤维,然后再对两根长丝集聚加捻,得到兼具纳米效应和强度的纳米纤维复合长丝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纳米纤维在实际应用中的低强力问题。但如果直接应用于织造成布,由于大部分纳米纤维暴露在纱体外表面,因此,长丝表面的纳米纤维极易在加工和最终使用过程中被刮掉,丧失原有的纳米效应。中国知识产权局2017年1月18日公开的发明专利“纳米静电纺丝与短纤维环锭纺纱一体化成纱的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610847286.6,该申请专利公案通过在环锭纺纱机的导纱钩与前罗拉钳口间设置单针头静电纺丝装置纺丝,使纳米纤维网与须条汇聚加捻,旨在制备纳微纤维包缠短纤纱。但该方法制备的包缠纱外层为纳米纤维,同样存在着在后续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纳米纤维脱落的致命问题,并且制备过程中由于沉积区附近基本为金属部件,干扰纺丝过程,使得纳米纤维沉积极为紊乱,当纺丝时间较长时,纤维沉积成膜,甚至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短纤纺纱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2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进行疏密性调节的梳棉机
- 下一篇:一种细纱机用全向RFID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