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1143.0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2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船津庆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迟军;李艳丽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控制 设备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非模糊区域设置单元在画面内设置不应用模糊处理的非模糊区域。响应于用户所进行的操作,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单元在画面内设置进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区域。在焦点检测区域在非模糊区域外的情况下,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发出在焦点检测区域在非模糊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会发出的通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有创意滤镜拍摄模式的摄像设备,其中在该创意滤镜拍摄模式中,通过在拍摄时添加特殊模糊效果并且调整对比度来记录图像。利用作为创意滤镜拍摄模式的一个类型的透视画模式(diorama mode),通过强调聚焦区域和失焦区域来实现与微型照片的效果相似的效果。通过向失焦区域应用模糊效果来呈现失焦区域。用户在拍摄之前设置应用模糊效果的区域。具体地,用户设置在液晶显示器上所显示的图像上要清晰地呈现的区域(以下称为透视画框)。摄像设备不向透视画框的内侧应用模糊效果,但向透视画框的外侧应用模糊效果。
日本特开2011-166301建议了如下的发明:进行控制,使得即使在透视画模式中摄像设备的方向改变,透视画效果的方向也不改变。此外,在传统的透视画模式中,在焦点检测区域设置于透视画框的中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因此,通过焦点检测而变为聚焦的区域与不应用模糊效果的区域一致。然而,在透视画框的中央存在低对比度的被摄体的情况下,焦点检测的精度下降。
如果可以彼此独立地设置透视画框和焦点检测区域(AF框),则拍摄设置的自由度增加,并且还可以通过在高对比度的被摄体的位置处设置焦点检测区域来提高聚焦精度。然而,如果焦点检测区域无意中被设置在透视画框外,则存在拍摄画面整体失焦的失败照片的可能性。例如,假定到透视画框内的被摄体的距离不同于到透视画框外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被摄体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透视画框内的被摄体失焦,并且此外,向焦点检测区域中的被摄体应用模糊效果,其结果是看起来失焦。
发明内容
本实施例是有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出的,并且提供用于在仍使得能够将AF框设置在透视画框外的情况下降低用户无意中将AF框设置在透视画框外的可能性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控制设备,包括:非模糊区域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画面内设置不应用模糊处理的非模糊区域;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响应于用户所进行的操作,在所述画面内设置用于进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区域;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在所述非模糊区域外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发出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在所述非模糊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会发出的通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控制设备,包括:非模糊区域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画面内设置不应用模糊处理的非模糊区域;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在所述画面内移动用于进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区域;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使得:在进行了所述第一操作的情况下,与所述焦点检测区域是否要移动至所述非模糊区域外无关地移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以及在进行了所述第二操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而要移动至的位置在所述非模糊区域内的状况下,使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移动,并且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而要移动至的位置在所述非模糊区域外的状况下,不使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控制设备,包括:非模糊区域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响应于用户所进行的操作,在画面内移动不应用模糊处理的非模糊区域;焦点检测区域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响应于用户所进行的操作,在所述画面内移动用于进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区域;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设置了应用所述模糊处理的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在进行控制以接受用户所进行的用于移动所述焦点检测区域的操作之前,进行控制以接受用户所进行的用于移动所述非模糊区域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1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