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10244.6 | 申请日: | 2018-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0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颖;陈松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骏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刘俊玲 |
| 地址: | 5260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夹模 第一滑块 模床 模座 第二滑块 多工序 上端 滑块 竖板 压凹 成型 管端成型 滑动连接 平行设置 人工成本 一端设置 冲模板 定位销 使用率 固接 模柄 打点 模具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所述成型夹模模座的一端设置有竖板,所述成型夹模模座上设置有模床,所述模床的左上端安装有成型夹模,所述模床与成型夹模通过定位销相固接,所述的模柄安装在所述的冲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竖板上端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三滑块依次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与所述成型夹模、成型夹模模座相平行设置。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容易、调整快捷,能同时进行管端成型与打点工序,可提高模具使用率,减少人工成本,同时也避免放错产品,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管类加工企业在接到客户的特殊需求时,对客户在图纸上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打点工序的增加,按照加工工序的安排,在打点工序方面单独进行。在产品流转的途中,可能造成人为的疏忽,对产品产生碰撞损伤的风险,同时在人工进料的前提下,打点位置存在差异,造成不良率的提升,并且增加机台的使用时间和调试时间,增加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有不良品流出的风险。
最近又出现了利用模具来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打孔,例如,2017年12月12日公告的CN107457831A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就公开了这样一种利用导柱来进行精准打孔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打孔定位模具”。这种打孔定位模具利用锯齿形的中心孔刀头以及带有凹弧面的边孔刀头进行切割,在驱动臂杆上的第三通孔内通入高压气体实现打孔冲击,冲击出料时物料会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迅速排出,还通过导柱实现精确定位,从而冲击所得构件更加精确稳定。该汽车零部件的打孔定位模具和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均存在打孔定位工序过多的问题,且工作时不够稳定,管端成型工序与打点工序不可同时进行,因此在保证产品合格的同时,需要减少不必要的风险,需要对工艺进行改善,将工序进行合并,提高生产效率,在可行的前提下对产品同时进行多工序,并根据客户图纸的要求对模具进行改造,从而需要解决成型打两点装置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流转的途中产品碰撞损伤率高,打点位置存在差异,生产效率一般,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容易、调整快捷的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所述的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包括模柄、冲模板、定位销、成型夹模、成型夹模模座、竖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冲针、第三滑块、打点冲头、模床和管件,所述成型夹模模座的一端设置有竖板,所述成型夹模模座与竖板相互垂直,所述成型夹模模座上设置有模床,所述模床的左上端安装有成型夹模,所述模床与成型夹模通过定位销相固接,所述模柄安装在所述的冲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竖板上端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三滑块依次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与所述成型夹模、成型夹模模座相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设置有冲针,所述打点冲头与所述第三滑块相固接,所述成型夹模在远离竖板的一侧设置有管件。
在上述的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中,所述的第二滑块的底部设置有冲针,所述打点冲头与所述第三滑块相固接,所述成型夹模在远离竖板的一侧设置有管件。
在上述的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中,所述的冲针的上端安装设置有冲力装置。
在上述的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中,所述的冲力装置电连接有数控模块,且数控模块电连接有电机。
在上述的用于多工序结构成型压凹装置中,所述的成型夹模的中段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方与所述冲针相适配,所述凹槽与冲针相距20cm,所述定位销为卡扣连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骏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骏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0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