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子设备、电磁触控屏、射频识别装置及电磁屏蔽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90000121.3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2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星;陈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鹏汇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电磁 触控屏 射频 识别 装置 屏蔽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屏蔽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磁触控屏、射频识别装置及电磁屏蔽膜,该电磁屏蔽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离型层、具有导电性能的屏蔽层和由软磁材料制成且具有印刷特性的吸波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磁屏蔽膜的屏蔽效果佳、结构简单、利于轻薄化和大尺寸应用;该射频识别装置通过在基板的待屏蔽面的一侧设置该电磁屏蔽膜,在实现单方向读取电子标签的同时,还能快速并准确地完成读取;该电磁触控屏在电路板的非工作面的一侧设置该电磁屏蔽膜后,保证了不同位置的反应灵敏度一致及灵敏度得到提升的同时,触控性能得到稳定且适用范围增大,加贴有该电磁触控屏的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超标问题得到稳定地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屏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电磁触控屏、射频识别装置及电磁屏蔽膜。
背景技术
现今,电磁屏蔽膜通常是通过真空溅射的方法在薄膜主体上沉积含铜、银等金属形成一高导电表面,应用时,可直接将该电磁屏蔽膜贴覆在常规玻璃或有机玻璃的表面以屏蔽电磁波的干扰,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常会带来新的问题,将以下面几个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个应用场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读卡器是一种能阅读电子标签数据的自动识别设备,通常,RFID读卡器需配备 RFID天线一起使用才能实现电子标签数据的读取。具体地,它通过RFID天线发出的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电子标签并获取其内部的相关数据,整个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涉,且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电子标签,整个识别过程方便快捷。
通常,RFID读卡器可在相对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信息的读取,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只需单面读取信息,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在 RFID读卡器的不需要进行读卡的一侧上设置金属片,然而,当直接在RFID读卡器上设置金属片后,RFID天线会受到金属片的电磁干扰,最终导致需读卡的一侧也难以读卡甚至无法读卡。
第二个应用场景,电磁触控屏,是一种依靠电磁笔与玻璃面板下的感应器产生磁场变化来判别触摸位置点的屏体,其中,电磁笔为信号发射端,天线板为信号接收端,然而,在感应过程中,屏体内的电路板会对电磁笔的信号产生电磁干扰,以前是使用硅钢片来解决信号干扰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硅钢片易碎不易于装配,易氧化穿孔,使用寿命短,难以加工成较大的尺寸,不方便在大屏上试用,易产生二次干扰。
除此之外,在应用过程中,通常,电磁触控屏的边沿均有金属边框来保护电磁触控屏,这样,电磁触控屏中间位置和边沿位置的磁环境不一,对应地,电磁笔在中间位置和边沿位置的反应灵敏度也会不一,最终导致用户的体验感不佳。
第三个应用场景,为确保用户安全,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通常要对电子设备进行电磁辐射超标检测,如超标,一般会用金属材料来屏蔽,尽量减少过量的电磁波辐射到外面,然而,因金属材料对电磁波具有反射的作用,显然,手机等电子设备辐射出去的电磁波容易被金属材料反射回来对其造成二次干扰。
由上显然,现有的电磁屏蔽膜能屏蔽外界电磁干扰,但无法防止自身对目标物的干扰,总体上屏蔽效果不佳,虽然已经出现屏蔽效果较佳的电磁屏蔽膜,但其结构又比较复杂,不利于轻薄化和大尺寸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屏蔽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屏蔽膜可以屏蔽目标物的外界和目标物自身辐射出的电磁波,但无法防止屏蔽膜自身对目标物的电磁干扰,总体上屏蔽效果不佳,结构比较复杂导致不利于轻薄化和大尺寸应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磁屏蔽膜,该电磁屏蔽膜包括第一离型层、能屏蔽电磁波的具有导电性能的屏蔽层以及由软磁材料制成、具有印刷特性且能吸收电磁波的吸波层,所述屏蔽层具有顶面和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所述吸波层贴设于所述屏蔽层的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一离型层贴设于所述屏蔽层的所述底面上;所述电磁屏蔽膜的厚度范围为0.01mm~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鹏汇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鹏汇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90000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