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4831.1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6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孝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73 | 分类号: | H01M50/673;H01M50/627;H01M50/609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邓宗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注液装置(2)具备进行抽真空以及注液的喷嘴(9)。喷嘴(9)具备圆筒状的外周侧喷嘴部(15)、通过外周侧喷嘴部(15)并伸缩的圆筒状的内周侧喷嘴部(16)、以及通过内周侧喷嘴部(16)并伸缩的圆柱状的轴部(17)。外周侧喷嘴部15在其与内周侧喷嘴部(16)之间具有供电解液流通的电解液通路(19)。内周侧喷嘴部(16)在其与轴部(17)之间具有抽出膜外包装体(4)内的气体的减压通路(28)。轴部(17)具备关闭内周侧喷嘴部(16)的吸入口(29)的阀(25)。在抽真空时,内周侧喷嘴部(16)的吸入口(29)在伸长状态下在比外周侧喷嘴部(15)的注液口(20)向外周侧喷嘴部(15)的轴向突出的位置开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插入到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喷嘴来抽出该膜外包装体内的气体的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向收容发电元件的袋状的层压片的开口部插入抽真空用的喷嘴并进行抽真空的注液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的注液装置中,与注液用的喷嘴分开地设置抽真空用的喷嘴,这些喷嘴插入到袋状的层压片的开口部。
在该注液装置中进行抽真空时,若抽真空用的喷嘴前端位于距发电元件比较远的位置,则有可能伴随抽真空而在喷嘴前端与发电元件之间产生层压片彼此的粘贴,而难以进行外包装体内的充分的抽真空。
另一方面,在进行抽真空时将抽真空用的喷嘴前端较深地插入到发电元件附近的情况下,在抽真空后,需要在利用一对密封块按压抽真空用的喷嘴的状态下将该喷嘴跨过长的距离拔出,因此存在袋状的层压片的密闭性降低的可能。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抽出袋状膜外包装体内的气体的注液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4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内周侧喷嘴部的吸入口在伸长状态下在比外周侧喷嘴部的注液口向外周侧喷嘴部的轴向突出的位置开口。
根据本发明,由于内周侧喷嘴部向袋状膜外包装体的内部延伸,因此能够可靠地抽出袋状膜外包装体的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注液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插入有喷嘴的状态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说明图。
图3是沿着轴向的喷嘴的截面图。
图4是从图1的近前侧观察时的注液装置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主密封机构的弹性体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注液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副密封机构的弹性体的立体图。
图8的(a)是表示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抽真空工序的说明图,图8的(b)是表示向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注液工序的说明图,图8的(c)是表示注液后的袋状层压膜外包装体的密封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向覆膜电池1注入电解液的注液装置2。覆膜电池1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矩形的发电元件3(参照图2)、层压膜外包装体4(参照图2)、正极引板5以及负极引板6(参照图2),所述发电元件3是将作为电极的未图示的正极及负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未图示的分隔件层叠多个而成的,所述层压膜外包装体4将该发电元件3与电解液一起收容,所述正极引板5以及负极引板6分别与发电元件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未经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