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扩散板的三维打印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90185.1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2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约书亚·施马勒;罗伯特·劳伦斯·温比尔纳;兰德尔·韦斯特;泰特·A·雷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主分类号: | B29C64/205 | 分类号: | B29C64/205;B29C64/245;B29C64/153 |
代理公司: | 11018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洪玲;周艳玲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板 构建 三维打印系统 构建材料 空气隔离 流动通道 上表面 下表面 密封 穿过 安置 | ||
一种三维打印系统可包括构建平台,该构建平台包括穿过该构建平台限定的至少一个孔;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孔下方的扩散板,用于在所述构建平台的下表面与所述扩散板的上表面之间保持一定量的构建材料;和流动通道,围绕所述扩散板限定且将所述扩散板密封以与空气隔离。
背景技术
逐层生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系统是用于产生三维物体的便捷方式。增材制造系统的示例包括三维打印系统。由增材制造系统产生的物体的质量可基于使用的增材制造技术的类型而广泛地变化。
附图说明
附图例示本文中描述的原理的各种示例,并且是说明书的一部分。例示的示例仅为了例示而给出,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三维打印系统的方块图。
图2A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构建平台的顶表面的等轴侧顶视图。
图2B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示出流动通道的构建平台的等轴侧底视图。
图2C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构建平台、孔、扩散板和流动通道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构建平台的方块图。
图4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原理的示例的3D物体打印系统的方块图。
在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标示类似的、但不必要相同的元件。图片不必要成比例,一些零件的尺寸可放大以更清楚地例示所示的示例。而且,图提供与说明书一致的示例和/或实施方式;但是,说明书不限于图中提供的示例和/或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维(3D)打印包括一般地可组合为减材和增材过程的任意数量的过程。一种类型的增材3D打印技术为基于构建材料和热熔剂的技术,其中,例如薄层的聚合物构建材料被散布在床上以形成构建材料床。然后,诸如喷墨打印头的喷射设备用于将熔剂打印在构建材料床的对应于将形成的3D物体薄层的部分上。然后,构建材料床至少在其中熔剂已经沉积的位置暴露于光源或者热源。熔剂比未打印的构建材料吸收更多的能量。吸收的热能导致构建材料的已打印部分熔化并聚结。这形成限定一层3D物体的固态部分。在那层形成以后,新的薄层的构建材料在构建材料床和之前的层上散布,并且该过程重复以形成附加层直至完整的3D零件被打印。根据本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的快速吞吐量。
为了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近红外染料能够用在熔剂中。这些近红外染料能够吸收约800nm至1400nm范围内的光波长,并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当使用发射在此范围内的波长的光源和具有在此范围内的低吸光率的聚合物构建材料时,近红外染料导致聚合物构建材料的已打印部分熔化并聚结,而不熔化其上没有熔剂已经打印的剩余的聚合物构建材料。在其它示例中,碳黑可被用作熔剂。
最后,任意未熔合的构建材料可被移除,从而露出在过程中创建的3D物体。在一些情况中,经常称为构建单元的3D物体及其构建材料床从3D打印设备移除,并传输至构建材料移除系统,其既能够移除未使用的构建材料又能够将未使用的构建材料限制至特定的位置。另外,使用真空和空气压缩机的另一系统可能必须被采购以用于构建材料移除系统。这增加了3D打印过程的成本。
本说明书描述一种3D打印设备,其使用相同的构建腔构建3D物体并在构建过程以后移除构建材料床。这种在打印过程已经完成之后将未使用的或者以其它方式未聚结的构建材料从3D物体在原位的移除避免使用其它设备移除多余的构建材料。
本说明书还描述一种三维打印系统,其可包括构建平台,构建平台包括穿过构建平台限定的至少一个孔;安置在至少一个孔下方的扩散板,用于将一定量的构建材料保持在构建平台的下表面与扩散板的上表面之间;和流动通道,围绕扩散板限定并将扩散板密封以与空气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未经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01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