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电池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87515.1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2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刚史;佐藤隆宪;白井贤一;长岛富雄;增田有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敷 单电池 分隔件 正极 陶瓷层 粘接剂 负极 接合 上表面 下表面 正交的 吸附 制造 剥离 施加 | ||
在本发明的单电池(1)的制造方法中,单电池(1)由相互接合起来的分隔件(4)、正极(6)、分隔件(8)以及负极(10)构成。分隔件(4、8)在与正极(6)相对的面具有陶瓷层(22、23)。于正极(6)的下表面(6a)和上表面(6b),在沿着与单电池输送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W)排列成一直线上的多个点分别涂敷粘接剂(46、48)。在将沿着宽度方向(W)排列的粘接剂(46、48)的涂敷点的个数与各粘接剂的涂敷径之积设为涂敷长度时,设定上述涂敷点的个数和上述涂敷径,以使基于吸附输送时的分隔件(4)等的重量和加速度而施加于陶瓷层(22、23)的力除以上述涂敷长度而得到的值比陶瓷层(22、23)的每单位长度的剥离所需强度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具备陶瓷层的分隔件的两面接合而成的单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锂二次电池所使用的电极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为了使锂二次电池的生产率提高,通过层叠多个基本层叠体,形成了成为发电元件的电极层叠体,该基本层叠体包括:袋装电极,其是在夹着作为电极的片状的正极的状态下将一对片状的分隔件彼此接合而成的;和作为电极的片状的负极,其与袋装电极接合起来。正极与分隔件之间以及负极与袋装电极(即分隔件)之间的接合通过向正极和负极分别呈点状涂敷粘接剂、并进行加压而进行。
另一方面,作为分隔件,公知有具有作为耐热绝缘层的陶瓷层的分隔件。若如上述那样利用呈点状涂敷的粘接剂接合这样的分隔件和电极,则陶瓷层有可能剥离。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提供一种抑制在吸附输送单电池时陶瓷层的剥离的单电池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03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单电池制造方法中,通过将片状的正极以及片状的负极分别与在至少一个面设有耐热层的分隔件的两面接合,从而形成单电池。在将同单电池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粘接剂的涂敷点的个数与各粘接剂的涂敷径之积设为涂敷长度时,设定上述涂敷点的个数和上述涂敷径,以使基于吸附输送时的重量和加速度而施加于耐热层的力除以上述涂敷长度而得到的值比耐热层的每单位长度的剥离所需强度小。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吸附输送时由于振动而对分隔件的耐热层施加了力,也能够抑制耐热层的剥离,而能够保持电极与分隔件之间的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电极层叠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单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单电池的分解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由吸附输送机输送着的单电池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涂敷到正极的粘接剂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图1概略地示出了用于连续地制造作为基本层叠体的单电池1的电极层叠装置2,图2和图3概略地示出了由电极层叠装置2制造成的单电池1。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对于单电池1和电极层叠装置2,以图1~图3的姿势为基准而称为“上下”。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单电池1而言,从上起按照片状的分隔件4、作为电极的片状的正极6、片状的分隔件8以及作为电极的片状的负极10的顺序层叠,并相互接合,从而作为4层构造形成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未经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7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