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回收系统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86100.2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2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桑野理;妹尾刚明;山野宏次郎;胜间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西电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96 | 分类号: | B01D53/96;B01D53/14;B01D53/50;B01D53/62;B01D53/78;B01D53/82;C01B32/50;F01K17/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蒸汽发生器 脱硫装置 载热体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 二氧化碳回收 热交换器 吸收体 加热 废气 冷却 回收 配置 吸收 | ||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400)具备:第一热交换器(430),被配置在蒸汽发生器(100)与脱硫装置(440)之间,在对从蒸汽发生器(100)流到脱硫装置(440)的废气g进行冷却的同时,对第一载热体w1进行加热;以及二氧化碳回收装置(460),通过被供给第一载热体w1所具有的热量,从而将二氧化碳从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体分离并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体,将二氧化碳分离并回收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周知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其从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体将二氧化碳分离并回收。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成是,将从蒸汽涡轮发动机的出口排出的水蒸汽由压缩机压缩以及升温,并供给到用于使二氧化碳脱离的吸附材料填充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014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构成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需要将用于使二氧化碳脱离的水蒸汽由压缩机压缩以及升温,因此为了驱动压缩机则需要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能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以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具备:第一热交换器,被配置在蒸汽发生器与脱硫装置之间,在对从所述蒸汽发生器流到所述脱硫装置的废气进行冷却的同时,对第一载热体进行加热;以及二氧化碳回收装置,通过被供给所述第一载热体所具有的热量,从而将二氧化碳从吸收了所述二氧化碳的吸收体分离并回收。
通过本发明中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等能够实现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的构成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具备:第一热交换器,被配置在蒸汽发生器与脱硫装置之间,在对从所述蒸汽发生器流到所述脱硫装置的废气进行冷却的同时,对第一载热体进行加热;以及二氧化碳回收装置,通过被供给所述第一载热体所具有的热量,从而将二氧化碳从吸收了所述二氧化碳的吸收体分离并回收。
据此,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具备:第一热交换器,在蒸汽发生器与脱硫装置之间对废气进行冷却,与此同时对第一载热体进行加热;以及二氧化碳回收装置,通过被供给第一载热体所具有的热量,从而将二氧化碳从吸收体分离并回收。即,对蒸汽发生器与脱硫装置之间的废气进行热交换后的第一载热体的热量被供给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这样,将二氧化碳从吸收体分离并回收。在此,从蒸汽发生器出来的废气由脱硫装置以及直到脱硫装置的其他的装置,不要的物质被除去,为了维持这些装置的性能,需要将废气冷却,并需要使废气的温度降低。为此,通过将在对该废气进行冷却时而被加热的第一载热体的热量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分离与回收,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能量,并能够实现节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西电力株式会社,未经关西电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6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