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3796.3 | 申请日: | 201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1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石塚真介;长谷川裕子;石垣辽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13/18 | 分类号: | B66B13/18;B66B13/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提供一种即使在仅层站门夹有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解除轿厢门锁定的电梯装置。因此,以在关门时的层站门之间的间隙成为从门全关时的所述上锁侧钩构件与所述固定侧钩构件的间隙(间隔L3)减去建筑物侧卡合辊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隙(间隔L1)和用于解除轿厢门锁定的行程(间隔L2)而得的数值(L3-L1-L2)之前、不加大轿厢门套侧卡合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固定上升凸轮,并将固定上升凸轮形状设为反C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对轿厢门进行上锁的轿厢侧锁定机构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梯装置中,为了防止层站的乘客坠落于升降通道内,设置有对层站门的开闭动作进行锁定以及解除的建筑物侧锁定机构。另外,近年,具备如下电梯装置:为了防止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撬开轿厢门而坠落于升降通道内,具备对轿厢门的开闭动作进行锁定以及解除的轿厢侧锁定机构。
作为与轿厢侧锁定机构相关的技术,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轿厢门锁定装置,如该文献的图3、图6、图8等所示,该轿厢门锁定装置具有:门挡侧刀片(以下称为“轿厢门挡侧卡合件”),其经由连杆连接于轿厢门的上锁装置;门套侧刀片(以下称为“轿厢门套侧卡合件”),其经由连杆机构连接于引导构件;以及大致J形的引导构件(以下称为“固定凸轮”),其将铅垂线状的上引导部与曲线状的下引导部顺畅地连接。
在轿厢门锁定装置中,如该文献的图6等所示,轿厢门开始开门,层站门的内部锁定辊(以下称为“建筑物侧卡合构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接触,在它们的间隔L1成为0时,利用层站门14的反作用力将轿厢门的锁定解除,从而允许轿厢门的全开。
另外,如该文献的图8等所示,在门的开闭期间,轿厢门套侧卡合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隔变窄,使两者中的任一方与建筑物侧卡合构件抵接,从而轿厢门与层站门能够无晃动地联动。
另一方面,如该文献的图3等所示,在关门动作时的关门端附近,利用J形的固定凸轮的引导来使轿厢门套侧卡合件向轿厢门套侧移动,由此能够将建筑物侧卡合构件与轿厢门套侧卡合件的间隙扩宽至设计尺寸。
在此,当将该文献的图3中的连杆48与限位器49的间隔设为作为解锁所需的行程所设计的间隔L2时,专利文献1的轿厢门锁定装置是如下结构:通过使建筑物侧卡合构件与轿厢门挡侧卡合件接触来进行解锁,因此,如果使门全关时的可动上锁件(以下称为“上锁侧钩构件”)与固定上锁件(以下称为“固定侧钩构件”)的间隔L3比将上述的间隔L1与间隔L2相加而得的长度大,即只有满足L1+L2<L3的不等式时才能够将轿厢门锁定解除。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08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电梯装置接收到关门指令时,在轿厢门全关而层站门未全关的情况下,检测到层站门的异常,并对两门发出再开门指令。
在层站门的异常的原因为层站门夹入异物的情况下,由于夹入异物,层站门侧的建筑物侧卡合构件与轿厢门侧的轿厢门挡侧卡合件的间隙即间隔L1变大,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具有上述的L1+L2<L3的解锁条件失效的区域,有时无法解除轿厢门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37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装置
- 下一篇:用于分配可流动介质的分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