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配置双连接的无线终端能够进入不活动模式的方法和节点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9412.0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9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M·德热沃;H·阿克塞尔松;S·约翰松;P·施利瓦-伯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38 | 分类号: | H04W76/38;H04W52/02;H04W76/15;H04W7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于静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终端 网络节点 不活动模式 配置 网络节点操作 用户平面连接 电信网络 接收指示 主网络 | ||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电信网络的网络节点中的方法。在一种方法中,网络节点操作为用于配置有双连接的无线终端的主网络节点,并且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指示辅网络节点没有数据要发送到无线终端的消息,辅网络节点向无线终端提供用户平面连接;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接收的消息,将无线终端配置为处于不活动模式。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用于使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终端能够进入不活动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现代网络(诸如E-UTRAN)支持双连接操作模式,由此,无线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利用由两个不同的调度器提供的无线电资源,这两个不同的调度器位于经由回程网络连接的两个基站中。
图1示出了说明这个概念的网络10。无线终端16(例如,UE)被配置为与第一和第二基站(例如,NodeB、eNodeB、gNodeB等)12、14通信。基站12、14经由回程网络18彼此连接,回程网络18又提供到核心网络20的连接。回程网络18可以提供直接接口,基站12、14可以通过直接接口彼此通信(在E-UTRAN中称为X2接口)。
其中一个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是第一基站12)被配置为主基站或主eNodeB(MeNB)12,而另一个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是第二基站14)被配置为辅助基站或辅助eNodeB(SeNB)14。MeNB 12建立并控制与无线终端16的控制平面无线电承载(也称为信令无线电承载,SRB),以此处理无线终端16与网络10之间的控制信令。还建立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平面(或用户平面)无线电承载,其也称为数据无线电承载(DRB),以用于无线终端16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如将在下面关于图2所示,可以在MeNB 12与无线终端16之间、SeNB 14与无线终端16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数据平面无线电承载,或者在MeNB 12与SeNB 14之间分割一个或多个数据平面无线电承载。
在一种常见布置中,MeNB 12是宏基站且服务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宏小区,而SeNB14是微基站且服务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微小区。然而,在其它布置中,基站12、14两者都可以是服务宏小区的宏基站,或者是服务微小区的微基站。在未来的网络和接入技术中,基站可以利用波束成形技术经由多个定向波束来发送信号。
在双连接中,特定承载使用的无线电协议架构取决于承载的建立方式。目前存在三种承载类型:主小区群组(MCG)承载、辅小区群组(SCG)承载、以及分割承载。在3GPP中还讨论了称为SCG分割承载的新的承载配置。在图2中示出了这四种承载类型。
用于连接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位于MeNB 12中,并且如上所述,SRB被配置为MCG承载类型(因此仅使用MeNB 12的无线电资源)。用户平面承载可以采用任何类型。
经由回程网络18(其接口在LTE中称为S1接口)在MeNB 12处从核心网络20接收MCG承载。在传输到无线终端16之前,承载遵循的一条直接的路径,其通过在MeNB 12中实现的层、通过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最后到媒体接入控制(MAC)。SCG承载遵循类似的路径,但是通过SeNB 14。
分割承载还经由回程网络18在MeNB 12处从核心网络20接收,并且最初使用PDCP协议进行处理。然而,分割承载利用MeNB 12和SeNB 14两者的无线电资源。因此,发生分割,并且将承载的一些数据(例如,经由回程网络18)从MeNB 12发送到SeNB 14。MeNB 12和SeNB14各自的RLC和MAC功能使用它们各自的无线电资源来处理用于传输到无线终端的数据。目前正在讨论的SCG分割承载是类似的,但是源于SeNB 14而不是MeNB 12中。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3GPP当前正在讨论的新的连接模式,其被同义地标示为“轻连接模式”、“不活动模式”或“休眠模式”。在以下描述中,使用术语“不活动模式”;然而,在不背离本文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些术语中的任何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9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