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阻点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8776.7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7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川边直雄;松田广志;冲田泰明;池田伦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16;B23K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王秀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点焊 方法 | ||
提供能够抑制焊接时的飞散产生、焊接部板厚的减少并且能够抑制焊接接头的延迟断裂的电阻点焊方法。一种电阻点焊方法,是使两张以上的钢板重叠并利用一对焊接电极夹持并加压的同时进行通电来形成熔核而将钢板接合的电阻点焊方法,具有:通过以第一加压力F1(kN)对钢板进行加压并且以第一电流I1(kA)进行通电来形成熔核部的主通电工序;以及接着主通电工序在以(2)式表示的通电时间ta(ms)的期间以由(1)式表示的第二电流I2(kA)进行通电来将熔核部冷却的后通电工序,后通电工序具有从后通电工序开始在以(3)式表示的加压延迟时间tb(ms)的期间维持第一加压力F1的第一加压工序、和接着第一加压工序以由(4)式表示的第二加压力F2(kN)进行加压的第二加压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阻点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的车体的组装中广泛地使用电阻点焊,在一台车体中进行电阻点焊的点达到数千点。电阻点焊是通过使两张以上的钢板重叠,并利用上下一对焊接电极夹持并加压的同时进行通电来在钢板的接合部形成规定的大小的熔核而将钢板接合得到焊接接头的焊接。
近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要求汽车的CO2排出量的降低,通过在车体采用高强度钢板使其薄壁化,来实现车体的轻型化,即油耗的改进。但是,高强度钢板一般而言不仅添加大量的C还添加各种合金元素来提高强度,而氢脆敏感性增大。另外,在电阻点焊中,钢板表面的防锈油、水分、电镀层等在焊接时的熔融凝固过程中卷入焊接金属内(熔融部),并在冷却后作为延迟断裂产生的重要因素亦即氢源残存。
这样,若利用电阻点焊焊接高强度钢板,则在得到的焊接接头的焊接部,在焊接时氢侵入氢脆敏感性较高的焊接金属内所引起的延迟断裂的产生成为问题。因此在高强度钢板的电阻点焊中,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的同时,为了防止延迟断裂而降低残存于焊接部的氢量较重要。
作为这样的防止焊接部的延迟断裂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在焊接通电(主通电)之后立即使加压力上升并且使电流减少来控制焊接部的残留应力,来防止延迟断裂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在焊接通电(主通电)之后立即使加压力上升并且在无通电的冷却时间经过后进行通电,来控制焊接部的组织、硬度,防止延迟断裂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不降低焊接部的氢量,而且,由于在焊接通电之后的熔核熔融的状态下使加压力上升,所以有容易产生飞散这样的问题、焊接部的板厚容易减少而使得到的焊接接头强度降低或者损害焊接部的外观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了在焊接通电后的无通电的冷却时间经过后使加压力上升的技术。但是,在该技术中,通过无通电的冷却时间而迅速地冷却焊接部,所以许多的氢不从熔核内扩散而残存从而熔核内的残存氢量变多,所以难以抑制延迟断裂。
另外,在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在焊接通电后设置无通电且保持焊接通电时的加压力的加压力保持时间,其后在保持无通电的状态下使加压力上升,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的技术。但是该技术通过无通电的加压力保持时间而迅速地冷却焊接部,所以熔核内的残存氢量较多,容易产生延迟断裂。
此外,由于在这样的焊接时氢侵入氢脆敏感性较高的焊接金属内而产生延迟断裂这样的问题、产生飞散这样的问题、以及焊接部的板厚减少这样的问题并不仅在对汽车用的高强度钢板进行电阻点焊的情况中存在,在其它的钢板的电阻点焊中也同样存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32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号WO2014/171495 A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108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焊接时的飞散产生、焊接部板厚的减少并且抑制焊接接头的延迟断裂的电阻点焊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87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次级能量产生的发动机驱动焊接型电力供应器
- 下一篇:接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