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相丙烯共聚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6690.0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2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M·赫尔克洛特斯;R·B·R·克拉姆比;K·A·范德维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06 | 分类号: | C08F210/06;C08K5/092;C08L2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王长青 |
地址: | 荷兰贝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丙烯 共聚物 | ||
本发明涉及制备最终多相丙烯共聚物(A)的方法,其中所述最终多相丙烯共聚物(A)按ISO1133在230℃和2.16kg下测量的最终熔体流动速率为65‑110dg/min,所述方法包括减粘裂化具有中间熔体流动速率的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A′)而获得最终多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中间熔体流动速率小于最终熔体流动速率,其中所述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A′)由(a)丙烯基基质和(b)分散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组成,其中所述丙烯基基质由丙烯均聚物组成,其中丙烯基基质按ISO1133在230℃和2.16kg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为75‑85dg/min,其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包含的乙烯量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45‑55wt%,其中以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计,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量小于15wt%和至少10wt%,其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按如下通式(I)计算为0.50‑2.0dg/min:其中MFR多相为按ISO1133(2.16kg/230℃)测量的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的熔体流动速率,MFRPP为按ISO1133(2.16kg/230℃)测量的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的丙烯基基质的MFR,基质含量为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中丙烯基基质的量,和橡胶含量为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中分散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量,其中以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计,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中丙烯基基质的总量与分散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总量合计为100wt%。
本发明涉及通过减粘裂化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而制备多相丙烯共聚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由所述方法可获得或获得的所述多相丙烯共聚物以及包含所述多相丙烯共聚物的制品。
多相丙烯共聚物也称为抗冲丙烯共聚物或丙烯嵌段共聚物,由于其有吸引力的机械性能如在宽的温度范围内的抗冲强度和它们的低成本的组合而成为一类重要的聚合物。这些共聚物有多种用途,包括消费品行业(如包装和家用品)、汽车工业以及电气应用等。
在韧性包装如容器领域中,在实施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产品保护是重要的。这种包装的挑战是所述包装必须一直保持它的完整性。因此,高刚度(弯曲模量)是很重要的。另外,低分子量低聚物的较低排放也很重要,因为这种低分子量材料可造成难闻气味和/或表面粘滞感。高刚度和低排放在耐用品方面也非常重要,比如家电用品和其它家用品。
注塑是制备韧性包装和耐用品广泛采用的技术。通常理想的是用于注塑的多相丙烯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熔体流动速率,因为这将增加注射速度(减少注射所需能量)和因此缩短循环时间。但当增大多相丙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时,通常也增加低分子量低聚物的排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流动性以及高刚度和低排放的多相丙烯共聚物。
该目的通过制备最终多相丙烯共聚物(A)的方法实现,所述最终多相丙烯共聚物(A)具有按ISO1133在230℃和2.16kg下测量65-110dg/min的最终熔体流动速率,所述方法包括减粘裂化具有中间熔体流动速率的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A′)而获得最终多相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中间熔体流动速率小于最终熔体流动速率,其中所述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A′)由(a)丙烯基基质和(b)分散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组成,其中所述丙烯基基质由丙烯均聚物组成,其中按ISO1133在230℃和2.16kg下测量的丙烯基基质的熔体流动速率为75-85dg/min,其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包含的乙烯量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45-55wt%,其中以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计,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量小于15wt%和至少10wt%,其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按ISO1133在230℃和2.16kg下测量为0.50-2.0dg/min,其中以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计,多相丙烯共聚物中间体中丙烯基基质的总量与分散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总量合计为10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6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