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换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5337.0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6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J·西尔弗;R·利托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伯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34;H04R1/28;H04R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傅远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换能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声学元件的声换能器,该声学元件从该声学元件的前侧发射或接收前侧声辐射,并且从该声学元件的后侧发射或接收后侧声辐射。外壳引导前侧声辐射和后侧声辐射。外壳中的多个声音传导通气孔允许声音进入外壳或允许声音离开外壳。通气孔之间的距离限定声偶极子的有效长度。外壳及该外壳的通气孔被构造并布置成使得有效偶极子长度是频率相关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耳外耳机允许使用者更好地了解环境,并提供佩戴者可用来与其他人进行交互的社交线索。然而,由于耳外耳机的一个或多个声换能器离耳朵更远,并且不将声音限制到仅仅耳朵,所以与耳内耳机相比,耳外耳机产生可以被其他人听到的更多的声音泄漏。泄漏会减损耳外耳机的实用性和合意性。
发明内容
下文提及的所有示例和特征均可以任何技术上可能的方式组合。
在一个方面,声换能器包括声学元件,该声学元件从该声学元件的前侧发射前侧声辐射或将前侧声辐射接收到该声学元件的前侧,并且从该声学元件的后侧发射后侧声辐射或将后侧声辐射接收到该声学元件的后侧。外壳引导前侧声辐射和后侧声辐射。外壳中的多个声音传导通气孔允许声音进入外壳或允许声音离开外壳。通气孔之间的距离限定换能器的声偶极子的有效长度。外壳及该外壳的通气孔被构造并布置成使得有效偶极子长度是频率相关的。在一个示例中,换能器是具有发射声辐射的声辐射器的扬声器。在另一个示例中,换能器是具有接收声辐射的膜片的麦克风。
在另一个方面,扬声器包括:声辐射器,该声辐射器从该声辐射器的前侧发射前侧声辐射并从该声辐射器的后侧发射后侧声辐射;外壳,该外壳引导前侧声辐射和后侧声辐射;和外壳中的多个发声通气孔,其中通气孔之间的距离限定扬声器偶极子的有效长度。外壳及该外壳的通气孔被构造并布置成使得有效偶极子长度是频率相关的。
实施方案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特征,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有效偶极子长度在较低频率下可能比该有效偶极子长度在较高频率下大。通气孔可以包括外壳中的由电阻屏覆盖的开口。通气孔可以包括端口开口。扬声器还可以包括在声辐射器和通气孔之间的声传输线。扬声器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扬声器佩戴在佩戴者的头部的结构,其中当扬声器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时,声辐射器被保持在使用者的耳朵附近但不覆盖使用者的耳朵。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可以分别包括第一端口开口、第二端口开口和第三端口开口,其中第一端口开口接收前侧声辐射或后侧声辐射,并且第二端口开口和第三端口开口都接收前侧声辐射或后侧声辐射,但是不接收与第一端口开口相同的声辐射。扬声器还可以包括带通气孔的声传输线,该带通气孔的声传输线接收前侧声辐射或后侧声辐射,但是不接收与第一端口开口相同的声辐射,其中第二端口开口位于靠近声辐射器的声传输线中,并且第三端口开口位于比第二端口开口远离声辐射器的声传输线中。
实施方案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特征,或它们的任何组合。第一通气孔可以包括外壳中的由电阻屏覆盖的第一开口,并且第二通气孔可以包括外壳中的第二开口。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都可以接收前侧声辐射或后侧声辐射。扬声器还可以包括外壳中的第三发声通气孔,其中第三通气孔接收前侧声辐射或后侧声辐射,但是不接收与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相同的声辐射。第三通气孔可以包括在端口的端部处的开口,该开口由端口壁限定,并且扬声器还可以包括减少端口驻波共振的端口中的结构。减少端口驻波共振的端口中的结构可以包括端口壁中的被电阻屏覆盖的开口。扬声器还可以包括带通气孔的声传输线,该带通气孔的声传输线接收不被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接收的前侧声辐射或后侧声辐射。扬声器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扬声器佩戴在佩戴者的头部的结构,其中当扬声器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时,声辐射器被保持在使用者的耳朵附近但不覆盖使用者的耳朵,并且其中第一通气孔和声传输线通气孔都指向耳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伯斯有限公司,未经伯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5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