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部件和旋转连接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5314.X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6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智史;田尻洋司;山越健司;大岩健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35/04 | 分类号: | H01R35/04;B60R16/027;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畅;邓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部件 旋转 连接器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缓冲部件,能够防止发生在被组装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与车体侧之间产生的异响。缓冲部件(1)的特征在于,由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的丁基橡胶形成,并且该缓冲部件(1)供卡定部(130)贯穿插入,该卡定部(130)设置在旋转连接器装置(100)上,与车体侧所具备的被卡定部卡定,并由在贯穿插入方向(高度方向H)上延伸的卡定轴(132)和从卡定轴(132)的前端侧突出的卡定爪(133)构成,并且该缓冲部件(1)由使卡定轴(132)贯穿插入的第一狭缝(12)和从第一狭缝起向卡定爪(133)的突出方向侧延伸的第二狭缝(14)构成,第一狭缝(12)与第二狭缝(14连通,从而该缓冲部件(1)供卡定部(130)贯穿插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例如固定于汽车等车体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上并介于该旋转连接器装置与所述车体之间的缓冲部件、以及安装有所述缓冲部件的旋转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汽车等的车体上的旋转连接器装置是将旋转体和固定体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组装而构成的,在形成在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固定体之间的环状的收纳空间中,以对应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被收紧和放卷的方式收纳有柔性扁平电缆(以下,称作扁平电缆)。
该旋转连接器装置例如组装在设置于车体侧的组合开关上,能够经由扁平电缆而在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传输电气信号、光信号等。由此,例如,能够将组装于旋转体侧的方向盘所具备的气囊与车体侧电连接,从而能够使气囊启动。
像这样组装于车体侧(组合开关)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固定构造公开了很多。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固定构造:通过借助能够临时固定于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固定体侧的支架而可靠且容易地将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组装到组合开关。
但是,由于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与组合开关之间具有游隙,所以有可能由于振动而发生异响。特别在振动较大的卡车等大型车辆中,发生异响的可能性比家用车等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0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缓冲部件和安装有所述缓冲部件的旋转连接器装置,该缓冲部件能够防止发生在所组装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与车体侧之间产生的异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缓冲部件,其供卡定部贯穿插入,该卡定部设置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上,并由在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卡定轴部和从所述卡定轴部突出的卡定爪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由弹性件形成,并且设置有贯穿插入部,该贯穿插入部由供所述卡定轴部贯穿插入的第一狭缝和从该第一狭缝起向所述卡定爪部的突出方向侧延伸的第二狭缝构成,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狭缝连通,该贯穿插入部供所述卡定部贯穿插入。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缓冲部件,其供卡定部贯穿插入,该卡定部设置在旋转连接器装置上,由在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卡定轴部和从所述卡定轴部突出的卡定爪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由弹性件形成,并且设置有设置部,该设置部由供所述卡定轴部设置的第一狭缝和从该第一狭缝起向所述卡定爪部的突出方向侧延伸的第二狭缝构成,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狭缝连通,该设置部供所述卡定部设置。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其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环状的固定体,其具有与外部电气设备的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部;旋转体,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该固定体嵌合,在与所述固定体之间形成有圆环状的收纳空间;以及扁平电缆,该扁平电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部连接且其卷绕而成的卷绕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该旋转连接器装置具备卡定部,该卡定部与车体侧所具备的被卡定部卡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以使所述卡定部贯穿插入于上述的缓冲部件的所述贯穿插入部的方式而被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53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