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打开的波纹管及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3314.6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0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范·高·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诗兰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隆翔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打开 波纹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打开的波纹管(2),用于容纳线缆(3‑5),包括:第一波纹管壳体(6),该第一波纹管壳体(6)具有围绕所述第一波纹管壳体周向地延伸的多个第一波纹管肋部(19);第二波纹管壳体(7),该第二波纹管壳体(7)具有围绕所述第二波纹管壳体周向地延伸的多个第二波纹管肋部(20);关节分段(10),该关节分段(10)将两个波纹管壳体(6、7)的波纹管肋部(19、20)彼此分离,并通过该关节分段(10)使两个波纹管壳体(6、7)在其各自的第一端部分段(8、9)处枢转地彼此连接;至少一个唇部分段(16、17),该唇部分段设置在第一波纹管壳体(6)的第二端部分段(14)和/或第二波纹管壳体(7)的第二端部分段(15)上;以及锁定装置(34),当波纹管(2)从折叠打开状态(Z1)进入波纹管的折叠一起状态(Z2)时,该锁定装置(34)用于将两个波纹管壳体(6、7)彼此锁定,在折叠打开状态(Z1)中,第一波纹管壳体(6)设置在第二波纹管壳体(7)外,在折叠一起状态(Z2)中,第一波纹管壳体(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波纹管壳体(7)内,其中锁定装置(34)包括波纹管肋部(19、20),并且在波纹管(2)的折叠一起状态(Z2)中,第二波纹管肋部(20)在波纹管(2)的径向方向(R)上和周向方向(U)上均围绕第一波纹管肋部(19)连锁地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打开的波纹管以及一种具有该可折叠打开的波纹管的线束。
背景技术
波纹管(tube)或波纹管(pipe)可尤其作为线缆和电线的保护管道用于汽车工程。在此情况下,为了将线缆安装在周向闭合的波纹管中,需将线缆牵拉或推挤穿过波纹管。为了便于将线缆安装在这种波纹管中,所述波纹管可被设计成能够折叠打开。
EP 2 035 735 B2描述了可折叠打开的波纹管,并且波纹管包括通过铰链分段枢转地彼此连接的第一波纹管壳体和第二波纹管壳体。通过挤出过程生产波纹管,其中在挤出过程之后,其中一个波纹管壳体被切出一段。
EP 0 114 213 A2示出由塑料制成、用于电气装置并包括侧面的纵向凹槽的波纹鞘。波纹鞘可以在一个工作步骤中连续生产,并且在包住已铺设的线缆之后,可以在一个工作步骤中与装置一起以大致气密和水密的方式封闭。这是通过沿纵向凹槽设置的锁定装置或弹簧锁装置来实现,锁定装置或弹簧锁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波纹鞘的两个开槽边缘。
US 6,938,645 B2描述了一种可折叠打开的波纹管,该波纹管在其纵向方向上开槽并且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铰链区域。该波纹管还包括形成在其切割边缘上的唇部。
US 6,034,329 A示出了可折叠打开的波纹管,该波纹管在其纵向方向上开槽并且具有铰链区域以及与铰链区域相对的闩锁装置。借助于闩锁装置,开槽的波纹管的两个相对的切割边缘可以彼此连接。
发明内容
以此为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波纹管。
因此,提出了可折叠打开的波纹管用于容纳线缆。波纹管包括第一波纹管壳体,该第一波纹管壳体具有围绕所述第一波纹管壳体周向地延伸的多个第一波纹管肋部;第二波纹管壳体,该第二波纹管壳体具有围绕所述第二波纹管壳体周向地延伸的多个第二波纹管肋部;关节分段,该关节分段将两个波纹管壳体的波纹管肋部彼此分离,并通过该关节分段使两个波纹管壳体在其各自的第一端部分段处枢转地彼此连接;至少一个唇部分段,该唇部分段设置在第一波纹管壳体的第二端部分段和/或第二波纹管壳体的第二端部分段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唇部分段由不同于波纹管壳体的材料制成;以及锁定装置,当波纹管从折叠打开状态进入波纹管的折叠一起状态时,该锁定装置用于将两个波纹管壳体彼此锁定,在折叠打开状态中,第一波纹管壳体设置在第二波纹管壳体外,在折叠一起状态中,第一波纹管壳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波纹管壳体内,其中锁定装置包括波纹管肋部,并且在波纹管的折叠一起状态中,第二波纹管肋部在波纹管的径向方向上和周向方向上均围绕第一波纹管肋部连锁地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诗兰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国诗兰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33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