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1396.0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3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难波和博;山本大;矢岛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基础设施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50/30;H01M50/10;H01M4/13;H01M4/131;H01M4/48;H01M4/485;H01M4/62;H01M10/0569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根据1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外包装构件、负极、正极和非水电解质。外包装构件具备气体释放结构。负极具备负极合材层。外包装构件容纳有负极、正极和非水电解质。负极合材层包含含钛氧化物及Mn。由关于负极合材层的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光电子光谱得到的存在比率RTi、RMn、RA及RB满足以下的关系式:0.01≤RMn/RTi≤0.2 (1);3≤RA/RMn≤50 (2);0.5≤RA/RB≤5 (3)。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已知在负极中使用尖晶石型钛酸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为低电阻且输入输出特性优异。
另一方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在过充电时达到破裂起火等的危险性。因此,广泛尝试了通过在电池的外包装构件内部的气体的压力变高时将气体从外包装构件的内部向外部释放来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过充电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迄今为止,报道了几种通过使包含尖晶石型钛酸锂的负极中存在与活性物质不同的金属化合物来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寿命特性的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并不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安全性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99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4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显示出低的电阻值并且能够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外包装构件、负极、正极和非水电解质。外包装构件具备气体释放结构。外包装构件容纳有负极、正极和非水电解质。负极包含负极合材层。负极合材层包含含钛氧化物及Mn。关于负极合材层的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测定而得到的X射线光电子分光光谱包含归属于Ti的峰、归属于Mn的峰、归属于构成CO3部分的C的峰、归属于构成CO2部分的C的峰和/或归属于构成CO部分的C的峰。关于负极合材层的由X射线光电子分光光谱得到的存在比率RTi、RMn、RA及RB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0.01≤RMn/RTi≤0.2 (1);
3≤RA/RMn≤50 (2);及
0.5≤RA/RB≤5 (3)。
其中,RTi为Ti的存在比率。RMn为Mn的存在比率。RA为构成CO3部分的C的存在比率。RB为构成CO部分的C的存在比率RC与构成CO2部分的C的存在比率RD之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局部切口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A部的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基础设施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基础设施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13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再充电电池
- 下一篇:中低热量驱动的钠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