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毛细管线材涂布模具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0142.7 | 申请日: | 2017-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2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艺;M·埃斯吉尔;S·R·卡勒塔;C·克密科;R·E·瑞斯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8/15 | 分类号: | B29C48/15;B29C48/18;B29C48/25;B29C48/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 线材 模具 组件 | ||
使用线材涂布设备将包括微毛细管结构的聚合涂层涂覆到线材或光纤,所述线材涂布设备包括模具(13)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心轴组件(16),所述心轴组件包括:(A)壳体(12),其包括:(1)壳体(12)线材管状通道,其沿着(a)所述壳体(12)的长度以及(b)所述壳体(12)的纵向中心线轴线延伸;(2)流体环形通道,其环绕所述线材管状通道;(3)流体环(28),其与所述流体环形通道流体连通,所述流体环(28)定位于所述壳体(12)的一端处;以及(B)圆锥形尖端,其具有宽端和窄端,所述尖端的所述宽端附接到所述流体环(28)所位于的所述壳体(12)的所述端,所述尖端包括:(1)尖端线材管状通道,其沿着(a)所述尖端的长度以及(b)所述尖端的纵向中心线轴线延伸;(2)尖端流体通道(27),其与所述流体环(28)流体连通;以及(3)一个或多个喷嘴(29A),其与所述尖端流体通道(27)流体连通,所述喷嘴(29A)位于所述端处且延伸超过所述尖端的所述窄端;所述壳体(12)线材管状通道与所述尖端线材管状通道彼此开放连通,使得线材能够从一个通道直线通向另一通道而无中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毛细管线材涂布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用于生产具有微毛细管结构的电缆护套和电信线缆护套。
背景技术
电缆和电信线缆由坚固的聚合材料制成,设计用于多年的无缺陷服务,因此,线缆护套通常难以撕裂,并且需要特殊的切割工具和经过培训的安装人员在不损坏线缆的情况下进行安全安装。由此,最终用户特别需要易于安装和“易剥离”的护套以便随时接近内部组件,以及光缆的简易连接,总体目标是减小总系统成本。
为此目的,已开发出具有撕裂特征的线缆护套。这些结构使得线缆护套易于剥离,从而提供对线缆内部组件的接近以及光缆之间的简易连接。包括撕裂特征的产品以及用于制造这些产品的过程是所属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参见例如WO 2012/071490 A2、US 2013/0230287 A1、USP 7,197,215、USP 8,582,940、USP 8,682,124、USP 8,909,014、USP 8,995,809、US 2015/0049993 A1、CN 103 665 627 A和CN 201 698 067。
备受关注的一个撕裂特征是微毛细管。这些结构是在线缆护套形成时形成在线缆护套壁中的小直径通道,并且沿着线缆护套的纵向轴线延伸。此处,所属领域同样有许多关于微毛细管的性质和形成的公开内容。参见例如WO 2015/175208 A1、WO 2014/003761 A1、EP 1 691 964 B1、WO 2005/056272 A2、WO 2008/044122 A2、US 2009/0011182 A1、WO2011/025698 A1、WO 2012/094315A1、WO 2013/009538 A2和WO 2012/094317 A1。
在环形微毛细管产品的生产中,产品(例如线缆护套)通常具有多层,其中两层围绕微毛细管形成。由于形成产品的模具的区域通常小而紧凑,因此可能难以制出此类产品。这继而需要使用较大直径模具,这会增加设备的资金成本和操作成本。线缆护套行业关注一种将允许挤制线缆护套的模具,所述线缆护套包括带有嵌入式微毛细管的单个聚合层。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是一种心轴组件,包括:
(A)壳体,其包括:
(1)壳体线材管状通道,其沿着(a)所述壳体的长度以及(b)所述壳体的纵向中心线轴线延伸;
(2)流体环形通道,其环绕所述线材管状通道;
(3)流体环,其与所述流体环形通道流体连通,所述流体环定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处;以及
(B)圆锥形尖端,其具有宽端和窄端,所述尖端的所述宽端附接到所述流体环所位于的所述壳体的所述端,所述尖端包括:
(1)尖端线材管状通道,其沿着(a)所述尖端的长度以及(b)所述尖端的纵向中心线轴线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01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板材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树脂管成型机中的气泡去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