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62440.1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D-H·李;李泰珍;金宾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D403/02;C07D403/14;C07C211/44;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徐舒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空穴传输材料 主体化合物 寿命特性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本公开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含可提供极好寿命特性的主体化合物和空穴传输材料的特定组合。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装置(EL装置)为自发光装置,其优点是提供更宽的视角、更大的对比率以及更快的响应时间。第一有机EL装置是由Eastman Kodak,1987年通过使用低分子芳香族二胺和铝络合物作为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材料(参见《应用物理学报(Appl.Phys.Lett.)》51,913,1987)开发。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OLED)通过将电荷注入到有机发光材料中将电能变成光,并且通常包含阳极、阴极和形成于两个电极之间的中间层。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中间层可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电子缓冲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构成。根据功能,在中间层中使用的材料可分类为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发光材料、电子缓冲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来自阳极的空穴和来自阴极的电子通过电压注入到发光层中,并且具有高能的激子通过空穴和电子的重组产生。当有机发光化合物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有机发光化合物通过能量移动到激发态,并由能量发出光。
在空穴传输层等中所包含的化合物的选择被认为是用于改进装置特性(如到发光层的空穴传输效率、发光效率、寿命等)的手段。另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材料为确定设备的发光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使得发光材料应具有高量子效率和高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并且形成的发光层应为均匀和稳定的。根据发光颜色这类发光材料分为蓝色、绿色或红色发光材料,并且另外存在黄色或橙色发光材料。可通过将主体和掺杂剂混合使用发光材料以改进颜色纯度、发光效率和稳定性。一般来说,具有极好EL特性的装置为包括通过将掺杂剂与主体掺杂制备的发光层的结构。当使用这类掺杂剂/主体材料系统时,其选择为重要的,因为主体材料对发光装置的效率和寿命具有显著影响。
日本专利公开案第3670707号和韩国公开专利公开案第2013-0099098号公开经二芳基胺取代的螺二芴作为包括空穴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另外,韩国专利公开案第1477614号公开其中苯环稠合到双咔唑结构中的两个咔唑中的一个并且含氮的杂芳基键合到两个氮原子中的一个的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
然而,前述文献未具体公开使用经二芳基胺取代的螺二芴用作空穴传输材料和其中苯环稠合到双咔唑结构中的两个咔唑中的一个并且含氮的杂芳基键合到两个氮原子中的一个的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通过包含空穴传输材料和主体材料的特定组合提供具有长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由于进行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深入研究,本发明人发现前述目的可通过包含以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实现:第一电极;面向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中间层;其中中间层包含至少一层空穴传输带和至少一层发光层;其中至少一层空穴传输带包含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其中至少一层发光层包含至少一种掺杂剂化合物和至少一种主体化合物;并且至少一种主体化合物包含由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式1和2,
L、L1和L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亚芳基;
Ar1到Ar4各自独立地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到30元)杂芳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未经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2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