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包封香料的过程中两性电解质共聚物作为胶体稳定剂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6777.1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9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F·布隆德尔;E·奥桑特;S·吉纳布莱蒂尔;I·M·哈里森;G·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SPCM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87 | 分类号: | A61K8/87;A61K8/81;A61K8/11;A61Q19/00;A61Q13/00;A61Q5/12;A61Q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马莉华;徐迅 |
地址: | 法国昂德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料 过程 两性 电解质 共聚物 作为 胶体 稳定剂 用途 | ||
1.一种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在制备含有香料的核-壳微胶囊中作为胶体稳定剂的用途,该微胶囊是至少一种阴离子改性的多异氰酸酯与至少一种多胺或至少一种多官能醇的反应产物,
其中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包括:
-2至99mol%的具有至少一个季铵基团的阳离子单体,
-1至98mol%的丙烯酸类单体,
-0至97mol%的非离子单体,
且其中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具有比阴离子电荷更多的阳离子电荷,
其中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阳离子电荷完全归因于所述阳离子单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季铵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微胶囊由至少一种阴离子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至少一种非离子多异氰酸酯与至少一种多胺或至少一种多官能醇的反应产物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单体选自下组:季铵化的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ADAME)、季铵化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MADAME)、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PTAC)和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单体是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选自下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乙烯基磺酸、乙烯基膦酸、烯丙基磺酸、烯丙基膦酸、苯乙烯磺酸,和它们的碱金属、碱土金属或铵的水溶性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是(甲基)丙烯酸或其水溶性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单体选自下组: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N-乙烯基乙酰胺、N-乙烯基吡啶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单体是丙烯酰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包含30-95mol%的阳离子单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包含60-90mol%的阳离子单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包含5-70mol%的丙烯酸类单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包含10-40mol%的丙烯酸类单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包含:
-30至95mol%的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
-5至70mol%的丙烯酸或其水溶性盐;和
-0至80mol%的丙烯酰胺。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分子量为至少100,000g/mol。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电解质共聚物的分子量至少为500,000g/m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PCM股份公司,未经SPCM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67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融合装置、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磁性吻合装置和递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