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错LCD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6710.8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6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M·G·艾伯纳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L3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266;G09G3/3275;G09G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宋俊寅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错 lcd 显示器 | ||
本发明的容错LCD显示器系统包括:LCD面板;以及耦合至LCD面板的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器、第一源极驱动器、以及第一瞬变电压抑制器。第二驱动器耦合至LCD面板,包括第二栅极驱动器、第二源极驱动器、以及第二瞬变电压抑制器。可操作第一和第二驱动器中的一个为活动状态而另一个为不活动状态,反之亦然,并且第一和第二驱动器彼此隔离。可操作第一和第二瞬变电压抑制器来防止反向偏置电压经由不活动的驱动器而反向泄漏,并且可操作瞬变电压抑制器来防止反向偏置电压经由不活动的驱动器而分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12月15日提交的题为FAULT-TOLERANT LCD DISPLAY(容错LCD显示器)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5/266,556的优先权和所有权益,其申请的全部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背景技术
容错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s)在需要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关键飞行、主飞机座舱显示器中极为重要。例如在军事和商用飞机两个领域。然而,所期望的容错性呈现出了巨大的挑战。一般而言,容错性通常指的是系统在发生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例如单点故障不会使系统无法操作。由于机组人员的性命取决于显示器,因此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美国专利序列号7,295,179和7,728,788两者都提出了通过简单冗余可能实现容错的方法。美国专利7,295,179中提出将具有两个相同但彼此完全隔离的左侧及右侧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器驻于一个单一玻璃基板上。在这种配置中,若在该复合显示器(在一个显示器中)的一侧中产生故障,则另一侧仍然能够进行操作。从而,在该配置中,两个显示器能够作为一个显示器进行驱动并且若其中一个显示器产生故障,则仅关闭故障显示器而另一个显示器继续工作(但此时两台显示器的总显示面积仅一半可以同时工作)。因此,本质上在复合显示器的左侧或者右侧(或者顶部或者底部)部分中的故障能够被隔离成左侧或者右侧(或者顶部或者底部)部分,并且不会使整个显示器无法工作。
在美国专利序列号7,7287,88中提出如下方法:将液晶显示器分隔成多个由独立源来驱动的部分。容错则是通过若一个部分产生故障则剩余部分仍然能够进行操作的方式来实现。
韩国专利10-1999-0052420中提出如下方法:增加数据线以提高生产效率且允许双栅极驱动来有助于克服在显示器长轴上的内部传播延迟时间。
不幸的是,若在上述的解决方案中出现故障时,通常会丢失一些原始(显示)信息,而显示系统仍可能显示足够的信息以便机组人员安全返航。因此,可以看出仍然需要一个稳健的容错显示系统。本发明主要针对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容错LCD显示系统,该容错LCD显示系统包括:LCD面板;耦合至LCD面板的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器、第一源极驱动器、以及第一瞬变电压抑制器;耦合至LCD面板的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栅极驱动器、第二源极驱动器、以及第二瞬变电压抑制器,可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器中的一个为活动状态而另一个为不活动状态,反之亦然,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器彼此隔离,可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二瞬变电压抑制器来防止反向偏置电压经由不活动的驱动器而反向泄漏,并且由此可操作瞬变电压抑制器来防止反向偏置电压经由不活动的驱动器而分流。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栅极/源极驱动器对各自具有其自身独立的电源,且彼此独立。由此,若所述驱动器中的一个由于某些错误导致故障,则即使一个驱动器产生故障,另一个驱动器也能够继续驱动LCD面板而不会丢失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瞬变电压抑制器各自的栅极线或者源极线包括一对齐纳二极管。更优选地,每对所述齐纳二极管包括彼此指向且设置为P-N-P配置的齐纳二极管。
在一种优选形式中,驱动器在驱动芯片中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3技术公司,未经L3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67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