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填充有纤维的物体及使用了其的纤维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5040.8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胜部一新;增田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2G3/34 | 分类号: | D02G3/34;B68G1/00;B68G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蔡晓菡;杨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纤维 填充 纤维制品 填充棉 纤维 鞘线 膨松纱 芯线 微细空间 保温性 交络点 膨松性 纤维轴 手感 柔软 质感 面料 湿润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微细空间多、干燥时的膨松性优异、具有柔软的手感、轻质感的性能、而且即使在湿润时也能保持保温性的、包含合成纤维的填充棉、及使用了其的纤维制品。本发明的填充有纤维的物体是由包含合成纤维的填充棉和被覆面料构成的填充有纤维的物体,包含合成纤维的填充棉包含膨松纱,所述膨松纱中,(1)芯线2与鞘线1的纤度比(鞘/芯)为0.5~2.0,(2)芯线2与鞘线1的交络点在纤维轴方向上存在1~30个/mm,(3)形成线圈的鞘线2的曲率半径为2.0~30.0mm。另外,本发明的纤维制品的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使用了本发明的填充有纤维的物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包含合成纤维的填充棉和被覆面料构成的填充有纤维的物体及使用了其的纤维制品。
背景技术
由作为天然原材料的羽毛、或合成纤维形成的填充棉通常作为保温性衣服的填充物而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天然羽毛通常是将从水禽的胸部采集的少量羽绒球(粒棉状)和羽毛(羽状)混合而使用的制品。对于天然羽毛而言,由于由其角蛋白纤维形成的特异的结构形态,而富于柔软的手感,容易贴合身体,呈现优异的轻质感・保温性。因此,对于使用天然羽毛作为填充棉的制品而言,即使一般使用者也认识到其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卧具、夹克等服装用品等。
然而,从自然保护的角度考虑,水禽的捕捉存在限制,制约天然羽毛的总生产量。此外,随着近来的异常气候、疫病的发生,其供给量大幅变动,不仅价格高企,而且不稳定的供给量也逐渐被视为问题。另外,在使用天然羽毛时,尽管经过采毛、筛选、消毒、脱脂等多道工序,但特有的气味、动物过敏屡屡成为问题等,另外,从爱护动物的角度考虑,在欧洲等地,还出现了排除天然羽毛的使用的运动。因此,由可实现稳定供给等的合成纤维形成的填充棉受到关注。
另外,对于使用了天然羽毛的填充棉而言,早已得知虽然在干燥时具有保温力,但由于“沾湿”使保温力大幅下降、天然羽毛欠缺速干性,因而保温力的恢复性非常差,所述“沾湿”不仅可由雨、雪导致,而且也可以是汗、湿气等在活动时产生的。因此,市场上需要即使在湿润时也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保温力、并且由于在沾湿后具有优异的速干性,因而能从保温性下降的“沾湿”快速恢复的由合成纤维形成的填充棉。
提出了多种由合成纤维形成的填充棉。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用芯线把花色线一体化而得到的长纤维填充棉和被覆面料缝合,从而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填充物制品。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技术:通过在交络管嘴内从与走行纱条垂直的方向喷射压缩空气,将纱线开纤、缠结,从而以具有纱线长度差的状态将过量供给的纱线固定。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由合成纤维形成的填充棉而言,仍然存在下述问题:不仅柔软的手感、轻质感(膨松性)无法匹敌天然羽毛,而且在沾湿时、由于运动等出汗时,水分渗透至填充棉的情况下,与羽毛同样,膨胀感消失,保温性急剧下降。
因此,如专利文献3那样,提出了层叠短纤维而成的片状的填充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742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6743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3685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3的填充棉的现状是:欠缺柔软的手感、轻质感(膨松性),另外,虽然声称即使沾湿也具有保温功能,但湿润时还不能期待高保温性。
本发明人等认为,专利文献3的填充棉由于填充棉内部的微细空间(闭塞空气(dead air))少,因而欠缺柔软的手感、轻质感(膨松性),另外,在湿润时,该微细空间被水占据,可能导致无法期待高保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50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