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变织机靠背梁动态行为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3863.7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M.菲比希;M.吉伦;D.奥伯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道尔·多尼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9/12 | 分类号: | D03D49/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一舟;谭祐祥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变 织机 靠背 动态 行为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变织机的靠背梁的动态行为的方法以及具有靠背梁的织机,其中靠背梁包括用于偏转经线(1)的至少一个偏转元件(2),其中偏转元件(2)以这样的方式经由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与织机连接,即使得在经由经线(1)将力施加到偏转元件(2)时,惯性力和弹簧力在偏转元件上变得有效(2)。偏转元件(2)上有效的惯性质量是变化的,以便使靠背梁的动态行为适应变化的织造条件,对偏转元件(2)的零件或与偏转元件(2)连接的零件进行更换、移除或补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变织机的靠背梁(Streichbalken)的动态行为的方法,以及适于执行此方法的具有靠背的织机。
背景技术
关于织机,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使经线偏转的设备,其被称为靠背梁、靠背辊或鞭辊。
例如,DE 10 2006 061 376 A1示出了此装置。这涉及用于织机的靠背梁,其中经向上的经线运动通过可枢转地布置在质量优化的板簧上的线偏转元件来补偿或均等。
在这方面,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质量优化旨在以这样的方式配置或具体实施靠背梁在高织造速度下的动态行为,即使得产生最小可能的经线拉力。这是通过螺纹偏转元件的小惯性质量和板簧的小惯性质量来实现的。
WO 2012 031 802 A2描述了用于引导经线的靠背梁,其具有偏转元件,该偏转元件经由织机上的弹性元件支撑或支承。在此也描述了对象或目标,以在螺纹偏转元件上提供尽可能小的惯性质量,以便保持经线载荷或应力较小。
DE 1 138 715 A公开了靠背梁,其可旋转地支撑在张紧杆中,该张紧杆可围绕机架上的固定轴线枢转,并且用于在力储存器的影响下将张紧梁压靠经线。在这方面,位于张紧杆中的至少一个靠背梁轴承包括制动装置,用于同时衰减靠背梁的自转中和枢转运动中的振荡。以此方式,通过改变杠杆比率或关系来调节靠背梁的动态行为。
在使用此靠背梁装置时,现已发现,尽可能小的经线载荷对于所有织造条件或要求以及对于所有织物都不合理或不合适。特别是在具有高纬密度或纬组的技术织物中,即在规定长度的织物中具有大量纬线,已经示出,至少在织造过程的某个阶段,更高的经线拉力或经线张力是有利的。这是纬线在其插入织机梭口中之后通过针对已经存在的织物的边缘或交织点的织造读数而被打纬的阶段。如果要实现高纬密度,即在规定长度的织物中具有大量纬线,那么至少在簧片打纬期间,更高的经线拉力或经线张力更有利,因为然后,当新的纬线通过织造簧片抵靠交织点打纬时,交织点退回得更少。由此实现了连续的纬线在织物中非常紧密地彼此贴靠。
在另一方面,在织造过程的其它阶段中的经线张力不应不必要地高,如现有技术中已详细说明。这首先涉及梭口变化的阶段,其发生在两次簧片打纬之间。在这方面,取决于织物的图案,发生从上梭口进入下梭口的所有或几个经线的转换,并且反之亦然。在此梭口变化中,经线在几何上偏离其直线行进或延伸通过织机。此偏转是通过织造综线垂直向上或向下推动经线来实现的。由此,经线通过综线中的摩擦力加载或受到应力。为了避免断线,如果在该梭口变化期间存在最小可能的经线张力,则是有利的。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至少在某些织物的簧片打纬期间,在短时间内暂时产生较高的经线张力是有利的,而对于其它织物而言,在簧片打纬期间,在小的经线张力下操作也是合理且合适的。
因此,至少在织机的簧片打纬期间,对于不同的织物类型,目的是能够以适合于织物类型的不同经线张力操作。
发明内容
该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方法和织机实现。
用于改变织机的靠背梁的动态行为的方法涉及靠背梁,其具有用于使经线偏转的至少一个偏转元件。偏转元件可例如由连续的贯穿弯曲的金属板构成,其纵向轴线横向于经线的方向延伸。经线通常从经轴开始在靠背梁的偏转元件上引导到织机的梭口形成元件。当然,代替单个偏转元件,在织机的宽度上分布的多个偏转元件也是可能的─例如适合于织造宽度的多个金属板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道尔·多尼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林道尔·多尼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38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