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血管内装置输送至二尖瓣环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3853.3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9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兰道夫·冯厄彭;肖恩·A·麦克尼文;弗朗西斯科·巴伦西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菲瓣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M25/00;A61F2/24;A61F2/9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董敏;王艳江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血管 装置 输送 至二尖瓣环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将可植入装置血管内输送至二尖瓣环处的装置、系统和方法。输送系统包括联接至手柄组件并从手柄组件向远端延伸的输送构件。血管内装置附接在输送构件的远端端部处并且容置在外护套的远端件内。转向导管嵌套在外护套内以将输送构件弯折就位。输送导管构造成使血管内装置相对于外护套前进,并且缝线导管包括可以在部署之前联接至血管内装置的缝线/系绳。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可植入心脏装置。特别地,本公开描述了用于将血管内装置输送至心脏内的目标解剖结构比如输送至二尖瓣环处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内医疗手术允许在患者体内的各种位置执行治疗性治疗,同时仅需要相对较小的进入切口。例如,血管内手术可以消除对心脏直视手术的需要,从而降低与心脏直视程序相关联的风险、成本和时间。血管内手术还使得能够加快恢复时间,并且降低相关联的成本和并发症风险。与常规的开放性手术相比显著减少程序、恢复时间和成本的血管内手术的示例是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在该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中,人造瓣膜或瓣膜修复装置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被引导至心脏。例如,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脉管系统中并将导管引导至下腔静脉。然后通过对导管纵向地施加力而将导管朝向心脏推动穿过下腔静脉。在从下腔静脉进入心脏时,导管进入右心房。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偏转机构使导管的远端端部偏转,这可以通过定位在导管内的拉紧线缆或其他机构来实现。对导管的远端端部的精确控制允许医疗装置和/或植入物的更可靠且更快的定位以及手术中的其他改进。
需要精确地安置血管内输送的装置以确保医疗装置的适当定位,这对于其功能是必要的,因为在装置从输送系统完全部署之后装置可能难以重新定位。另外,在导管的远端端部相对于目标位置移动并损害装置的精确定位的情况下,需要重新捕获部分部署的装置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将血管内装置血管内输送至目标心脏瓣膜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将血管内装置血管内输送至目标心脏瓣膜的输送系统包括手柄组件和细长的输送构件。输送构件具有近端端部和远端端部。输送构件的近端端部联接至手柄组件,并且输送构件从手柄组件向远端延伸至输送构件的远端端部。输送构件构造成在输送构件的远端端部处以可拆卸的方式联接至可植入的血管内装置。输送构件还包括:外护套,该外护套具有盖,该盖构造成将血管内装置限制和/或保持成处于预部署构型;转向部件,该转向部件构造成将输送构件以使得能够将输送构件血管内输送至目标心脏瓣膜的复合弯曲方式进行弯曲;输送导管,该输送导管构造成使血管内装置相对于外护套纵向平移;以及缝线导管,该缝线导管具有构造成以可拆卸的方式联接至血管内装置的近端部分的一根或更多根系绳。缝线导管能够相对于输送导管纵向平移,以实现对所述一根或更多根系绳中的拉力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向部件是嵌套在外护套内的转向导管。转向导管可以包括多根拉紧线缆和对应的拉紧线缆管腔,拉紧线缆通过调节拉紧线缆中的拉力来提供转向导管的转向。转向导管可以形成为海波管,该海波管具有使海波管相对于海波管未切割部分的挠性增大的切割图案。转向导管可以包括沿着远端件的至少近端部分的多个微制造的切口,这些微制造的切口构造成提供单个平面中的弯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护套包括盘管和编织套筒。外护套的盘管可以由具有“D”形横截面以提供圆化内表面的盘管线材形成。外护套可以包括设置在盘管和编织套筒上的不能渗透流体的挠性聚合物覆盖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护套的远端件与外护套的其余部分在旋转方面断开联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导管至少在远端部分处包括压缩盘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菲瓣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科菲瓣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38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