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电极体及蓄电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2920.X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2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冲祐辅;石桥笃哉;稻益德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02;H01M2/16;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日本国京都府京都市***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板 装袋 负极板 层叠电极体 间隔件 层叠区域 活性物质 蓄电元件 树脂层 俯视 熔接区域 投影区域 位置比较 耐热层 内包 熔接 配置 制造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制造比较容易、并且装袋的正极板与负极板的相对位置比较准确的层叠电极体及蓄电元件。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层叠电极体具备装袋正极板和未装袋的负极板,所述装袋正极板是通过在具有树脂层和在所述树脂层上形成的耐热层的两片间隔件之间配置具有俯视矩形的活性物质层叠区域的正极板,将所述两片间隔件在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层叠区域的外侧熔接而成的,所述装袋正极板与负极板层叠,在俯视下所述装袋正极板的间隔件的熔接区域被内包在所述负极板的投影区域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电极体及蓄电元件。
背景技术
例如在便携电话、电动汽车等各种设备中使用能够充放电的二次电池。近年来,伴随这些设备的高输出功率化、高性能化,要求更小型且能量密度(单位体积的电容量)大的二次电池。
一般来说,二次电池是将在表面形成了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与在表面形成了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板隔着具有电绝缘性的间隔件交替层叠而形成的。为了在这样的二次电池中增大能量密度,减薄间隔件是有效的。因此,由树脂膜形成间隔件的二次电池正在实用化。
另外,二次电池中,在负极通过电析出生成的金属析出物(例如锂枝晶)有可能贯通间隔件而使正极板与负极板发生微小短路。因此,有时采用如下构成:通过将夹持正极板或负极板的一对间隔件的外缘熔接而制成袋状,从而抑制在正极板附近的电解质中混入产生能够生成析出物的金属离子的金属种,或抑制金属离子与负极接触而电析出。
由树脂膜形成的间隔件比较不耐热,因此若增大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则有间隔件因热而损伤、通过电析出生成的金属析出物贯通间隔件而使正极板与负极板发生微小短路的可能性。因此,提出了在间隔件的与电极板抵接的面形成耐热层(无机层)而提高了间隔件的耐热性的二次电池(参照日本特开2013-143337号公报)。
上述公报中记载的二次电池中,将用两片间隔件夹持正极板的装袋正极板、和比正极板大且比间隔件小的未装袋的负极板交替层叠的层叠电极体容纳在外装材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33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二次电池的层叠电极体中,正极板优选在俯视下在比负极板的外缘更靠内侧、即负极板的投影区域内配置。这是为了防止:若正极板从负极板突出,则电流集中在负极板的端部,局部地促进电析出从而形成的析出物导致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容易短路。
然而,上述公报中记载的二次电池在制造时,不能确认间隔件中的正极板的位置,因此不容易对准正极板与负极的中心。因此,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二次电池中,为了防止正极板从负极板突出,需要使负极板充分大,或逐一确认层叠时间隔件内的正极板的位置来层叠装袋正极板与负极板。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制造比较容易、并且装袋的正极板与负极板的相对位置比较准确的层叠电极体及蓄电元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层叠电极体具备装袋正极板和未装袋的负极板,在具有树脂层和在所述树脂层上形成的耐热层的两片间隔件之间配置具有俯视矩形的活性物质层叠区域的正极板,将所述两片间隔件在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层叠区域的外侧熔接,所述装袋正极板与负极板层叠,在俯视下所述装袋正极板的间隔件的熔接区域被内包在所述负极板的投影区域内。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层叠电极体比较容易制造,并且装袋的正极板与负极板的相对位置比较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