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容量压缩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2312.9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慎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27/12 | 分类号: | F04B2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板 可变容量压缩机 传递构件 抵接构件 引导构件 活塞 转子 抵接 上死点位置 大致恒定 倾斜运动 稳定地支 转子端面 从转子 上死点 下死点 传递 支承 延伸 | ||
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压缩机,能稳定地向斜板传递转子的旋转,并且能稳定地支承斜板。在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在转子端面(112a)上,传递构件(116)和引导构件(117)分别形成在不同的部位,其中,上述传递构件(116)用于将转子(112)的旋转向斜板(111)传递并且对斜板(111)进行支承,上述引导构件(117)以使活塞(126)的上死点位置大致恒定的方式对斜板(111)的倾斜运动进行引导。此外,在可变容量压缩机(100)中,在斜板端面(111b)上,供传递构件(116)抵接的第一被抵接构件(118)和供引导构件(117)抵接的第二被抵接构件(119)分别形成在不同的部位。传递构件(116)和第一被抵接构件(118)分别从转子(112)和斜板(111)中的活塞的上死点区域(V1)延伸至下死点区域(V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使与驱动轴一体旋转的斜板的倾斜角变化以改变排出容量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尤其涉及用于车用空调系统等制冷剂循环装置的可变容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可变容量压缩机,已知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包括:外壳,上述外壳形成有缸膛;驱动轴,上述驱动轴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外壳内;转子,上述转子固定于驱动轴;斜板,上述斜板与转子相对,并且以能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倾斜运动的方式安装于驱动轴;以及活塞,上述活塞配置于缸膛并在所述斜板的旋转运动的作用下往复运动。此外,上述可变容量压缩机构成为能将与驱动轴一体旋转的斜板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并且能使斜板的倾斜角变化以改变制冷剂的排出容量。详细来说,在上述可变容量压缩机中,通过利用设于斜板的两个板部夹入设于驱动轴的平板部,从而将转子的旋转向斜板传递,并且对斜板进行支承。此外,使架设于上述两个板部之间的销在倾斜形成于所述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引导面上滑动。上述销即使在上述斜板的倾斜角度变化的情况下也始终与引导面抵接。其结果是,上述斜板的倾斜运动被引导成即使使上述斜板的倾斜角变化,活塞的上死点位置仍保持大致恒定。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中,通过设于驱动轴的平板部将转子的旋转传递至斜板,并且对斜板进行支承,且对斜板的倾斜运动进行引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3366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中,即使为了实现旋转向斜板的传递的稳定以及对斜板的支承的稳定而欲增加平板部与两个板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但因销与引导面的限制而使得增加上述接触面积较为困难,因此,要求花费工夫。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压缩机,其中能使转子的旋转稳定地传递,并且能稳定地支承斜板。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包括:外壳,上述外壳形成有缸膛;驱动轴,上述驱动轴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外壳内;转子,上述转子固定于上述驱动轴;斜板,上述斜板与上述转子相对,并且以能相对于上述驱动轴的轴线倾斜运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驱动轴;以及活塞,上述活塞配置于上述缸膛,并在上述斜板的旋转运动的作用下往复运动,使上述斜板的倾斜角变化而使上述活塞的冲程量变化,并构成为能改变来自上述缸膛的制冷剂的排出容量。在上述可变容量压缩机中,在上述转子的斜板侧的转子端面,传递构件和引导构件分别形成在不同的部位,其中,上述传递构件用于将上述转子的旋转向上述斜板传递并且对上述斜板进行支承,上述引导构件以使上述活塞的上死点位置大致恒定的方式对上述斜板的倾斜运动进行引导。此外,在上述可变容量压缩机中,在上述斜板的转子侧的斜板端面,供上述传递构件抵接的第一被抵接构件和供上述引导构件抵接的第二被抵接构件分别形成在不同的部位。此外,上述传递构件和上述第一被抵接构件从上述转子和上述斜板中的上述活塞的上死点侧区域延伸至下死点侧区域。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未经三电汽车部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