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复合结构体分离聚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2117.6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1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D·M·柯林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氯乙烯分离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C08J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结构 分离 聚合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聚合物的分离的方法,所述聚合物结合至不同材料的基材,它们共同形成聚合物复合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方法包括:(1)将所述聚合物复合结构体与组合物接触,所述组合物包含吸收在聚合物和基材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有机溶剂,其中包含有机溶剂的所述组合物既不溶解所述聚合物也不溶解所述基材,和(2)将在步骤(1)中提供的聚合物复合结构体与液体接触,所述液体(i)具有高于在步骤(1)中使用的包含有机溶剂的组合物的沸点的温度并且(ii)既不溶解所述聚合物也不溶解所述基材,其作用促进所述聚合物和所述基材之间的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从复合结构体分离聚合物。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聚合物的分离的方法,所述聚合物结合至不同材料的基材,它们共同形成聚合物复合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促进该分离,聚合物可以更容易地与复合结构体分开以用于随后的回收利用。
背景技术
聚合物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鉴于这样的广泛使用,已经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来开发用于经济有效地回收利用废弃的聚合物的技术。
当前存在很好地开发的用于回收利用很多不同类型或类别的废弃的聚合物(例如,通常作为容器如瓶子等的形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PE))的技术。
传统的回收利用方法通常涉及收集废弃的聚合物原料。含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聚合物和潜在的非聚合物材料对于这种废弃的原料并不罕见。
通常非常重要的是,应用于回收利用聚合物的方法将废弃的聚合物原料分离成不同的材料,以提供不被不同聚合物类型或非聚合物材料“污染”的聚合物流。分开的“洁净的”聚合物流接着可以销售并且被加工成再生制品。
生产“洁净的”聚合物流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如果聚合物包含异物如不同的聚合物或非聚合物材料,随后将聚合物加工成再生制品会受到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每种聚合物(例如,PET和PE)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相应地不同性能。这些差异通常使得聚合物混合物不相容地一起加工成再生制品。
因此,聚合物回收利用通常包括将目标聚合物与混合的废弃原料分开的方法。例如,各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帮助将混合的废弃原料批量分选成不同类别的聚合物。此外,在进行这样的批量分选过程之后,所得的废弃原料通常被粉碎并且接着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以去除任何残留的污染。这样的进一步的加工通常归类为“湿法”或“干法”技术。浮选箱是最通常的湿法技术,其中将粉碎的材料根据密度来分离(即,下沉或漂浮)。涡流技术可能是最通常使用的干法技术,其中将粉碎的材料经受离心力从而根据重量来分离材料。
虽然废弃聚合物的回收利用现在是常见的,但所采用的方法通常依赖于含有目标聚合物的废弃聚合物原料,其可以容易地与废弃原料中的其他组分/污染物物理分离。
然而,很多聚合物制品是在聚合物组分结合至不同的基材材料的情况下生产的并且不能与基材容易地分离和分开。例如,存在多种聚合物复合结构体,其中聚合物结合至不同组成的基材材料。这样的聚合物复合结构体包括例如层压的聚合物复合结构体。
尽管期望回收利用其中聚合物结合至不同的基材材料的聚合物复合结构体,但是通常的回收利用方法在这样的任务中具有极大的困难并且因此废弃的聚合物复合结构体往往最终被填埋。
作为一个例子,层压的聚酯/聚氯乙烯复合结构体广泛地用作拖车侧帘(trailerside curtain)、翻转防水油布(roll-over tarpaulin)、横幅(banner)、遮阳篷(awning)、垫子和一般覆盖物。每年生产大量这种所谓的“PVC织物”。虽然希望回收利用这种复合结构体的聚酯和聚氯乙烯组分中的一种或两种,但将一种或两种聚合物组分分离和分开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大量这种聚合物复合结构体被转移到垃圾填埋场。
因此,仍有机会开发从聚合物复合结构体中分离聚合物以促进回收利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氯乙烯分离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聚氯乙烯分离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