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音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2112.3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3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大津晓彦;白田真也;山添升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E01F8/00;G10K11/17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柯瑞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防音的间壁部件中,抑制由衍射现象引起的回声而得到充分的防音效果的防音结构体。本发明的防音结构体具有:防音单元,具有具备开口部的框体及覆盖开口部而配置的膜,膜根据入射于膜的声音来振动;及间壁部件,安装有1个以上的防音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音结构体。
背景技术
为了防音而使用房间(建筑物)的分隔板、门及壁或者设置在高速公路、一般道路及铁路沿线等中的防音壁等间壁部件。在这种用于防音的间壁部件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存在由于声音从间壁部件的上部或横部回绕的“衍射现象”,即使设置间壁部件也得不到充分的防音效果的情况。为了得到充分的防音效果,需要更加提高间壁部件的高度。
为了解决该衍射现象,考虑通过在板部件(间壁部件)的上端部设置吸音材料来抑制声音的衍射而提高防音效果(专利文献1)。通过在板部件的上端部设置吸收体的结构,在板部件的表侧和背侧中产生声压差而增大声音的局部速度,通过作为多孔体的吸音材料来消耗所加速的空气的粒子速度的能量,由此得到防音效果。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8061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当设为在间壁部件(板部件)的上端部设置由多孔体构成的吸音体的结构时,入射于吸音体的声音被吸收,但通过吸音体的上部的声音不被吸收,且引起衍射现象。因此,以将作为多孔体的吸音材料配置于间壁部件的上端部的结构,防音效果并不充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提供一种在用于防音的间壁部件中,抑制由衍射现象引起的回声而得到充分的防音效果的防音结构体。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具有防音单元及间壁部件而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所述防音单元具有具备开口部的框体及覆盖开口部而配置的膜,膜根据入射于膜的声音来振动,所述间壁部件安装有1个以上的防音单元。
即,发现了通过以下结构能够实现上述目的。
[1]一种防音结构体,其具有:
防音单元,具有具备开口部的框体及覆盖开口部而配置的膜,膜根据入射于膜的声音来振动;
间壁部件,安装有1个以上的防音单元。
[2]根据[1]所述的防音结构体,其中,将开口部的贯穿方向上的框体的厚度和开口端校正距离的合计长度设为La,将空气中的音速设为c时,满足c/(4La)≤20000的关系。
[3]根据[2]所述的防音结构体,其中,将开口部的贯穿方向上的框体的厚度和开口端校正距离的合计长度设为La,将空气中的音速设为c时,满足c/(4La)≤2000的关系。
[4]根据[1]所述的防音结构体,其中,将开口部的贯穿方向上的框体的厚度和开口端校正距离的合计长度设为La,将膜的第一固有振动数设为f1,将空气中的音速设为c时,满足c/(4La)≤f1的关系。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音结构体,其中,防音单元安装在间壁部件的端面。
[6]根据[5]所述的防音结构体,其中,防音单元以使膜的膜面与间壁部件的主面平行的方式安装在间壁部件的端面。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音结构体,其中,膜由非通气性的材质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音结构体及开口结构体
- 下一篇:用于固定前馈噪声衰减系统的自适应换能器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