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5273.X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9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孙玲玲;威利·NG;周晓东;坦恩·意·王;伊·辛·利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淡马锡理工学院;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陈笃生医院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魏彦;洪玉姬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标志 检测 系统 | ||
1.一种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用于在生物标志物附着到量子点时感测所述生物标志物的存在,包括:
a)基板;
b)阵列,包括:
i)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和
ii)附着到所述纳米柱的聚合物间隔物;其中,所述聚合物间隔物是线性聚合物间隔物,并且其中,所述聚合物间隔物维持在基本上直立的位置,以在所述生物标志物附着到所述量子点时感测所述生物标志物的存在;以及
c)附着到至少一个所述聚合物间隔物的抗体;并且
其中,通过改变所述聚合物间隔物的单体单元的数量来选择所述聚合物间隔物和抗体的组合高度,使得当与所述生物标志物和所述量子点一起使用时,所述量子点与所述纳米柱相距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聚合物间隔物包括两个相对的末端端部,一个所述末端端部附着到所述纳米柱,和另一个所述末端端部附着到所述抗体;以及,其中,所述聚合物间隔物和所述抗体的组合高度在10-200nm的范围内,使得在使用时所述量子点在具有10-100之间的荧光增强因子的所述纳米柱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聚合物间隔物缀合到所述纳米柱,并且所述抗体缀合到所述聚合物间隔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聚合物间隔物通过硫键缀合到所述纳米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聚合物间隔物是聚乙二醇间隔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聚乙二醇间隔物是聚乙二醇2-100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聚乙二醇间隔物是聚乙二醇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阵列包括聚合物间隔物的单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选择所述组合高度,使得在使用时,所述量子点处于由所述纳米柱的尺寸决定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纳米柱具有的长度为约50nm至约250nm,宽度为约50nm至约250nm,以及高度为约20nm至约1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纳米柱具有的长度为约140nm,宽度为约140nm,以及高度为约55n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纳米柱阵列包括多个纳米柱,所述纳米柱阵列的间距为约150nm至约50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纳米柱阵列的间距为约320nm。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柱组件,其中,所述纳米柱是金或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淡马锡理工学院;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陈笃生医院私人有限公司,未经淡马锡理工学院;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陈笃生医院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27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