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续吸收水的装置和空气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2222.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5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F·爱德斯卓姆;P·达哈巴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普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26;F24F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杨黎峰;钟锦舜 |
地址: | 瑞典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续 吸收 装置 空气冷却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用于使用液体干燥剂吸收水并通过蒸发被吸收的水而再生所述液体干燥剂。所述装置可还用于空气冷却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气体中吸收水的装置和一种从气体中吸收水的方法,其中,该过程是连续过程,其中液体干燥剂被再生。所述装置可用于加湿器中以制备冷却且加湿的空气。
背景技术
存在从空气中提取水的多种方式,但其中许多方式效率不佳。
通过使用液体干燥剂,空气中的蒸气或水可被吸收和储存在干燥剂中。可储存在液体干燥剂中的水量取决于干燥剂在不同湿度下的吸收能力。为了使用相同干燥剂吸收新的蒸气,干燥剂需要再生。当液体干燥剂被加热时,干燥剂中的蒸气压增大。当液体干燥剂中的蒸气压变得高于周围蒸气压时,被吸收的水蒸发。以此方式,液体干燥剂可再生和重新使用。每秒可吸收/解吸的水量m可被描述如下:
其中,是每秒吸收/解吸的水量,k是材料常数,A是吸湿材料的面积,Pm是液体干燥剂中的蒸气压,Pa是液体干燥剂周围的气体中的蒸气压。
已经发明用于使用蒸气压缩系统除湿的多种方法。WO2011/062554公开一种装置,用于使用水吸收材料从空气中吸收水或湿气。通过以下方式从所述材料中去除水:加热材料以蒸发水和使所形成的水汽冷凝在装置壁上。
US5,351,497公开了液体干燥剂在空调中的用途,其中,气体通过液体干燥剂被处理并同时被冷却。液体干燥剂可通过加热液体干燥剂以去除水而再生。
吸附冷却技术目前受困于为了冷却空气而需要大量水。这种限制性很强,特别是在缺水地区。
然而,需要一种能量效率更高的液体干燥剂再生方式以及一种更加高效的能量使用方式。克服这些问题将会产生更加高效的方法来控制空气湿度和冷凝水蒸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的装置。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气体吸收水的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2),其具有第一气体入口(4)和第一气体出口(5);至少一个用于配发液体干燥剂的机构(7);可选的用于增加所述气体与所述液体干燥剂之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机构(9);可选的除雾器(11),其沿气流方向布置在所述用于配发液体干燥剂的机构(7)之后;具有出口(15)的液体干燥剂收集部(13);
由此,所述装置被构造成允许气体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气体入口(4)经由机构(9)流动且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出口(5)排离,由此,所述装置被构造成允许所述液体干燥剂配发并与所述气流接触且在所述干燥剂收集部(13)处被收集;
至少一个第二壳体(21),其包括第一入口(22)、出口(30);第二加热装置(23)或第二换热器,其被构造成加热所述第二壳体中的所述液体干燥剂以产生蒸气(W1),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29)具有入口和出口(28)且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壳体(21)中的所述液体干燥剂热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壳体(21)与具有出口(67)的第三换热器(65)或压缩机(27)连通,其中所述第三换热器被构造成冷凝来自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蒸气(W1)中的水而且所述压缩机(27)被构造成压缩所述蒸气(W1),并且其中所述压缩机(27)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9)的所述入口连通;
可选的主第一换热器(19),其具有与所述液体干燥剂收集部(13)的所述出口(15)连通的第一入口(18)、与第二壳体(21)的第一入口(22)连通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壳体(21)的第一出口(30)连通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用于配发液体干燥剂的机构(7)连通的第二出口(33);
其中,至少一个泵布置在所述装置中,并被构造成利于所述液体干燥剂从所述出口(15)流动到所述用于配发液体干燥剂的机构(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普思有限公司,未经乔普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2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