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缆线支承布置结构和安装缆线支承布置结构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0521.1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4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E·柯伦;S·A·佩雷斯罗梅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巴迪无接触运行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8 | 分类号: | B60L53/38;H02G1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家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线 布置结构 支承 绕组结构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卷起状态 引导器件 展开状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绕组结构的缆线支承布置结构(1)以及安装缆线支承布置结构的方法,其中,该绕组结构具有至少第一缆线(C,C1),其中,该缆线支承布置结构包括或至少提供至少一个缆线引导器件,以用于保持至少第一缆线(C,C1),其中,缆线支承布置结构(1)由缆线链提供,其中,缆线链可采用展开状态和卷起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绕组结构的缆线支承布置结构。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这种缆线支承布置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辆需要能量来用于驱动(例如推进)和/或用于不产生车辆推进力的辅助设备。这种辅助设备例如包括照明系统、加热和/或空调系统、通风和乘客信息系统。不但轨道车辆(比如有轨电车)而且公路汽车也可利用电能操作。如果不希望在行驶的车辆和沿着道路的电轨或电线之间连续电接触,电能也可被从车载电能存储装置取出或可通过感应从道路电线的布置结构接收。
电能通过感应传递到车辆形成本发明的背景。道路侧导体布置结构(初级侧)产生电磁场。该场通过车辆上的车辆侧导体布置结构(次级侧)、例如线圈接收,使得该场通过感应产生电压。被传递的能量可用于车辆的推进和/或用于其它目的,比如将能量提供应给车辆的辅助设备。例如,车辆可以是具有电操作驱动电机的车辆。然而,车辆也可以是具有混合驱动系统的车辆,例如可通过电能或通过其它能量、比如使用燃料(例如,天然气、柴油燃料、汽油或氢)提供的能量操作的系统。
本发明关注于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或驻停时能量至车辆的连续传递。WO2010/031596A2公开了一种成形块,其用于定位和/或保持沿着车辆的行驶路线的一个或多个电线的多个线段,其中,成形块具有多个凹槽和/或突出部,其中,用于线段的这些凹槽和/或突出部的边缘形成这些线段之一可被设置于其中的空间的边界,从而线段在该空间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且其中,通过这些凹槽和/或通过这些突出部的边缘限定的该空间的纵向方向在一公共平面内大致彼此平行地延伸。
如果交流电流经这些电线,那么将产生在行驶路线上行驶的车辆的接收器中诱导出电流的电磁场。这些成形块有助于这些电线在行驶路线中的铺设。
WO2010/031596A2公开了一种在用于轨道车辆的轨道中集成成形块的方式。例如,这些成形块被置于轨之间,电线被铺设在由这些块限定的空间中,且这些块被盖遮盖。
为了提供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的系统的初级绕组结构或次级绕组结构,需要将一条或多条缆线以特定的几何形状布置,特别是使得由缆线几何形状提供的绕组结构能够产生用于电能传输的电磁场或用于接收用于电能传输的电磁场。此外,希望提供一种便携且易于展开的缆线支承布置结构,通过该布置结构提供稳定的缆线布置。此外,期望精确安装缆线支承布置结构。
WO2014/037324A2公开了一种路面板组件,其包括适于定位和/或保持一个或多个电线的多个线段的缆线支承布置结构。
WO2013/007823A3公开了使用预制成形模块将成形模块和至少一条电线放置在将要建造路线的现场,且通过路线的盖层来覆盖成形模块和电线。
WO2014/072373A1公开了一种两级缆线支承布置结构,其也可称为绕组壳体。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缆线支承布置结构和一种安装缆线支承布置结构的方法,从而使得能够精确且稳定地布置至少一条电缆线,从而提供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的绕组结构,其中,所述缆线支承布置结构易于安装且易于运输。
发明内容
提出了一种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绕组结构的缆线支承布置结构。缆线支承布置结构是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初级绕组结构或次级绕组结构的缆线支承布置结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可以是用于将电能传输到在路线表面上行驶或驻停的车辆的系统。绕组结构具有至少第一缆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巴迪无接触运行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庞巴迪无接触运行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0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